香港大學及瑪麗醫院最新研究發現,全球首宗由老鼠傳染人類的戊型肝炎個案。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袁國勇和臨床助理教授Dr Siddharth Sridhar早前領導一項研究,發現大鼠戊型肝炎病毒(大鼠HEV)可引起人類肝炎,是世界上首次證明大鼠HEV可以感染人類。
研究團隊研究香港免疫功能受抑制的肝移植病人的戊型肝炎感染時,發現一名56歲的男性肝移植病人,出現持續異常的肝功能測試,表明他的移植肝功能有障礙,在其數個臨床樣品中鑑定了大鼠HEV,包括糞便、血液和肝臟組織。病毒的完整基因組測序顯示它與先前在越南鑑定的大鼠HEV毒株有密切相關。
研究人員指大鼠HEV與人類戊型肝炎病毒的遺傳基因相差甚遠,先前從未有記載過大鼠HEV可傳染給人類。目前,有關研究已被知名學術期刊《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接受發表。
戊型肝炎是一種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臟疾病,主要是透過口糞途徑,飲用遭到糞便污染的食水而傳播。其他傳播途徑包括食用來自受感染動物而未經煮熟的肉或肉類產品、透過輸入受感染的血液製品,以及由孕婦傳給胎兒。戊型肝炎的潛伏期從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後2至10周不等,初時會出現發燒、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部疼痛、瘙癢、皮疹、或關節痛等。(編輯:盧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