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超強颱風山竹過境粵港澳,將所到之處變成水鄉澤國。與此同時,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颶風佛羅倫斯橫掃北卡羅來納州和南卡羅來納州,為當地帶來洪災,威力不亞於去年的颶風艾瑪。近幾年來超強風暴頻繁出現,不少科學家投書媒體,強調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令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增高,讓颱風、颶風變得更加危險,更難預測。
2003年歐洲迎來歷史上最熱炎夏,引起科學家警惕,次年,英、法等國氣象學家發布首篇研究人類活動與極端天氣是否有關的論文。此後14年來,相關研究不斷出現。至今,科學家已基本達成共識,即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令氣溫及海水溫度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蒸發速度加快,所有這些因素都令颱風及颶風變得更具威脅,隨之而來的降雨量會大大增加,降雨時間亦會延長。尤其是海平面上升令颱風後引發的風暴潮威力更加巨大。而當海面溫度每上升一度,熱帶氣旋的風速將提高4%,風暴潮湧浪高度將提升8%。倘若全球海洋溫度上升四度,風暴潮的高度將提升30%。
科學家警告,如果各國不正視氣候變化的問題,無論再做更多的防洪排水基建設施,亦無法從根本上緩解颱風帶來的威脅。(編輯:郝瀟瀟 譚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