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或再收緊移民政策,美國國土安全部當地上周六(22日)擬議新例,將進一步收緊發出美國永久居民簽證,俗稱「綠卡」的政策,屆時移民官員需考量申請者是否已享用一系列納稅人資助的福利措施,以判定潛在移民是否可能造成「公眾負擔」。
在現行聯邦法例下,「綠卡」申請者需要證明自己不會成為一個「公眾負擔」,而新例將更加收緊相關要求,如合資格移民或以臨時簽證入境人士在逗留美國期間,享用食物援助、醫療補助或房屋津貼等非現金援助,將會被視為其「綠卡」申請的「負面因素」衡量,影響居留權批核。
當局表示,上述新例將適用申請簽證或永久合法居留權者,但不影響申請美國國籍的移民;除了新申請者外,原本持有「綠卡」的移民,未來亦有可能因過往領取福利的紀錄而被拒發簽證;估計每年將有逾38萬名申請者受影響。另外,如果新移民不符合新例所設定的資格,將要繳付不少於10,000美元(約澳門幣8萬元)保證金。
當局指出,新例將於未來數周內刊登於《聯邦公報》,並將展開為期60日的公眾諮詢期。分析指,現時距離美國中期選舉僅餘不足7周,提出新例有利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爭取持強硬反移民立場的民眾支持。
據了解,美國的移民法例一直要求官員排除有機會依賴經濟援助,變成社會負擔的移民,成為永久居民,但從1999年開始生效的指引,只是排除領取直接現金援助或政府長期護理的人,而不將接受非現金援助,列為是否批准永久居留的考慮因素之一。
(編輯:盧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