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青年實習計劃

16澳學生共度難忘六周
18/09/2018
17380
收藏
分享
16澳學生共度難忘六周
16澳學生共度難忘六周
16澳學生共度難忘六周
16澳學生共度難忘六周
16澳學生共度難忘六周
16澳學生共度難忘六周

為讓高等院校在學青年到北京故宮博物院進行文化實踐,親身體驗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工作實況,學以致用,為澳門文化永續發揮自己的力量;同時加強青年對國家和中華文化的認同與認識,文化局及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主辦「故宮博物院青年實習計劃2018」,組織16名就讀於各地高等院校的澳門學生,於7月中旬赴北京,與來自香港和廣東省的青年,通過為期六周的故宮博物院實習工作和文化活動,近距離領略傳統文化魅力,承傳家國情懷。除上課實習外,實習生還參觀故宮多個特展及非開放區域,暢遊頤和園、慕田峪長城、天壇、恭王府、首都博物館等多個文化景點,也體驗剪紙元素與創意生活工作坊。

粵港澳三地學生與嘉賓合照。 (文化局圖片)

澳門今年首次參與「故宮博物院青年實習計劃」,共有16名澳門青年參加為期43天的實習體驗。正於澳洲修讀文物修復碩士課程的鄺嘉欣與於北京修讀國際關係的黃詠華分別到故宮的不同部門實習,兩人均稱自己獲益良多,經歷了十分難忘的六個星期。

鄺嘉欣現正於澳洲墨爾本大學修讀文物修復碩士,她在接受本報訪問時稱,作為一個古建築愛好者,參與故宮實習是所有從事文物修復、古建築研究人士一個夢寐以求的地方,她是次實習的部門是古建部,有幸與她專業接口,加上自己對古建材料有濃厚興趣,很高興能夠在對口部門實習。

結業禮上澳門學生代表致辭。 (文化局圖片)

穿越明代欣賞彩畫

鄺嘉欣表示,令她最深刻的是實習期間獲發到彩畫部門,有機會上到不作公開的宮殿,爬上天花處的建築架樑看彩畫,並有幸參與修復工作。她稱,平日開放予觀眾的部分天花的彩畫或多或少都已經過後來的修飾整理,今次她有幸見到明代初期未經修飾的彩畫,是一生人難得一次機會。

鄺嘉欣同學體驗桐油的傳統熬製過程。(文化局提供圖片)

中西建築物有共融之處

鄺嘉欣稱,在實習中觀察到西方與中國在傳統建築物料的利用上也有微妙的共通之處,如在西式建築中運用到的豬血、糯米等,在故宮的建築中也找到豬血及麻等的纖維物料,令她感受到原來中西古建築即使在地域上差距甚遠,在一些細微的地方上也是有相似的地方,今次實習所學到的中式古建知識未來也可更廣泛運用。

另一位實習生黃詠華是北京語言大學大三生,修讀國際關係,在故宮外事處實習主要是接待外賓、為工作人員辦理出國手續及跟進外展工作等,她接受本報訪問時稱,當中最特別的經歷是有機會全程參與籌備一個在故宮開展的外來展覽,由翻譯展品、行政手續、托運外畫等過程都一一參與,過程中學到不少文化知識,也體會到故宮博物館對外國展品的尊重與重視。同時,她也從中方與外方博物館之間的合作,可以看到中國的軟實力、巧實力都正在增長,當中外事處便擔起將故宮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重要角色,令她感受到自己的巧實力(軟硬實力的結合)也有所提升。

黃詠華同學正在準備修復天花的畫圖工作。 (文化局提供圖片)

經過在故宮實習這個難得經驗,兩人均表示對自己未來人生及職業路向有了更明確目標。鄺嘉欣表示,實習期間接觸到中國彩畫修復等之前未有機會學習方面,除了滿足自己對古建築的興趣,更令她肯定將會在文物修復的職業發展。

黃詠華則表示,經過實習,感受到世界真的很大,不應將自己局限在太小的地方,同時也令她覺得澳門地方雖小,但能做的事情也不少,澳門作為中葡雙方多方面的橋樑,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發展機遇,因此認為自己與所有本地年輕人應更放遠目光。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