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普立茲獎揭曉

美聯社「血汗海鮮」奪獎
19/04/2016
11590
收藏
分享
美聯社「血汗海鮮」奪獎
美聯社「血汗海鮮」奪獎
美聯社「血汗海鮮」奪獎
美聯社「血汗海鮮」奪獎
美聯社「血汗海鮮」奪獎

有新聞界最高榮譽之稱的美國一年一度「普立茲新聞獎」結果周一揭曉,美聯社憑「血汗海鮮」報道,奪得最高榮譽「公共服務獎」。

美聯社記者梅森(Margie Mason)、麥克道爾(Robin McDowell)、門多薩(Martha Mendoza)和埃斯竹持(Esther Htusan)經過長達一年的追蹤調查,揭露印尼小島本吉納(Benjina)有數百人成為現代奴隸,被迫出海捕魚,奴工所捕獲的血汗海鮮則被銷往世界各地。這些漁民奴隸來自緬甸、柬埔寨、老撾及泰國等,其中最年幼的甚至只有15歲。記者訪問到那些多數來自緬甸的奴工,他們指船長迫他們每天工作20至22小時,全年無休,只能喝髒水,如果他們想休息、或者有所抱怨,就會被毆打,或者用魔鬼魚尾巴鞭打懲罰,每日只靠幾口白飯配咖喱果腹,直至下一次上船出海為止,奴工人工微薄甚至不獲支薪。不少被船長離棄的奴隸只可滯留島上,漁民又向記者指出一個埋有他們逾60名同伴的墓地,他們被賣到或騙到船上工作,最後皆以其他身份下葬,掩蓋他們曾被俘虜及虐待的證據。

記者其後又用衞星技術追蹤載著漁民奴隸漁獲的貨船,發現船隻將貨物運往泰國處理並再運送。經過不同訪問、搜集情報及船運紀錄等,她們發現這批漁獲會運往美國批發,再送至包括一些大型超市及連鎖餐廳,包括沃爾馬、克羅格(Kroger)等等,部分魚穫則販至歐洲以及亞洲市場。她們的報道公開後,最終令超過2,000名漁民奴隸獲得解放。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