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將原第一期規劃的澳門線延後到中期,並以短期興建東線取而代之?按照估算,使用人流最多的區域是澳門線,如果輕軌系統是以紓解交通擠塞為首要目標,運建辦為何會將人流量最多,最能夠產生協同效應的原第一期澳門線,大幅向後延?即使澳門線的規劃設計存在較大難度,但構成有關難度的因素理論上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甚至情況有機會變得更複雜。
報告又指,在澳門線延後的同時,運建辦又馬上興建媽閣站,可以預見在未來多年,乘客以輕軌從氹仔到媽閣後,只能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可見媽閣站的客流量有可能被高估,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亦相當有限。
此外,規劃中的內港線施工可行性亦有存疑。考慮到計劃中的防洪措施建設,且內港一帶地理位置狹窄,所規劃的內港線是否具備技術可行性,現在是否已經具備可行的技術方案?將來有可能採用的技術方案,其造價會否非常高昂?這一系列問題倘若未經過科學論證,日後是會令庫房付出高昂代價的。
(編輯:李倩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