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園大馬路105號A及B座近高士德交界一幢三層高舊式建築物已經丟空多年,其外表予人破舊觀感,同時亦帶來衛生隱患。為充分利用資源和空間,政府計劃將其用作政府總部辦公樓,將進行內外翻新維修工程,預計今年第四季動工。
荷蘭園大馬路一幢三層高空置多年舊屋,改作政府辦公樓。 (陳宇東攝)
該裝修工程昨(4)日開標,工務局公共建築廳保存暨修葺處處長陸惠財表示,該建築物已經空置多年,今次工程主要重新裝修內部辦公空間及翻新維修外牆,涉及地下至三樓及天面,建築面積共840平方米,工程預計今年第四季展開,將採用環保物料以貫徹環保節能理念,最長工期326個工作天,估計可提供100個就業機會。
荷蘭園舊屋改作政府辦公樓工程昨日開標。 (土地工務運輸局圖片)
建築物屋簷殘敗不堪,牆面掉落。 (陳宇東攝)
土地及工務局昨日發出新聞稿表示,共收到15份標書競投,其中除一份標書不被接納及一份標書獲有條件接納外,其餘標書均被接納,競投造價介乎980多萬澳門元至1,560多萬澳門元不等。
研保護鄭家大屋夯土牆
另一方面,被列入澳門歷史城區建築物的鄭家大屋,是澳門現存面積最大的民居建築群,其中位於媽閣街的一段舊夯土牆是鄭家大屋的組成部分,由於牆身距離對面建築物太近,車輛經過時有可能對牆身造成磨擦損傷。有市民昨日致電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提出可否增設膠板作為保護。
文化局文化遺產廳代廳長蔡健龍其後致電節目回應指出,這幅夯土牆與對面建築物最窄的距離只有2.7米,若有中型或大型車輛經過時不加注意,會對牆體造成磨擦風險,早前局方亦曾因此修復牆體。蔡健龍表示,現實條件只能循提醒駕駛者注意方向著手,例如已增設減速裝置,至於增設膠板方案,由於這是傳統的夯土構築物,會影響夯土自然吸水排水的透氣特性,對文物保護未必有利。文化局將繼續與交通部門研究,增加照明或路段管理措施,避免車輛偶發性磨擦牆體。
鄭家大屋夯土牆與對面建築物最窄2.7米,車輛通過如履薄冰。 (陳宇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