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高企,帶動商鋪價值水漲船高,但在市場「筍盤」難求下,詭異的是在旺區中偏偏有不少商場鋪位空置,有些空置長達十多年,更沒有人管理,儼如「無王管」,商場內滿目封塵的招牌、停運的電梯,傳出陣陣惡臭的垃圾,環境惡劣令人望而止步。在寸金尺土的澳門存在不少荒廢多年、「十室九空」的商場,這些被浪費的空間,因為業權問題難以活化,更引發環境衛生,嚴重犯罪等問題,長期困擾附近居民。本報記者分別實地勘查三個現存較大型的「廢場」, 帶大家一探內部究竟。
荷蘭園商業中心位於荷蘭園大馬路,毗鄰白馬行區和塔石廣場這兩個人流極旺地方的中間位置,荷蘭園被譽為澳門的「波鞋街」,近年該區更成為文創基地,加上外表充滿著南歐風格的建築,身處其中的荷蘭園商業中心理應是商戶理想的落腳點。但現實是,行人視荷蘭園商業中心如不見,與鄰近新潮的波鞋鋪人流絡繹不絕形成強烈對比。
記者實地勘查商場所見,底層內僅有寥寥一兩間商鋪透出的燈光照明。登上二、三樓,更是近乎完全荒廢,扶手電梯亦早已停止運作,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商場的通道堆滿廚餘及生活垃圾。
荷蘭園商業中心的二、三樓,更是完全荒廢,過道堆滿雜物。(專題組攝)
根據商場內的物品可以顯示出已經荒廢接近20年,例如1997年的報紙,90年代的雜誌書刊,地產代理公司仍然貼著氹仔花城一個1500呎單位售價93萬元的樓盤,再向前走通往頂層的天花更塌了一半,而全個商業中心僅有人使用的只有最頂層開設多年的桌球室。
商場的雜物堆內發現90年代末的雜誌。(專題組攝)
商場當年的地產代理公司,標售的樓價1,500呎單位只需93萬元。 (專題組攝)
在荷蘭園商業中心頂層桌球室的老闆、同是澳門桌球總會理事會主席林錦洪在商場經營桌球室近22年,見證了荷蘭園商業中心的興衰。他向記者憶述,當年曾有一段時間,整個商場都在營業,商場每層有38個單位,各行各業都有,後來由於溢價金問題,導致商戶遲遲未能做契,亦導致有些業主選擇棄鋪止蝕,拒絕向銀行供款;有些業主選擇停交管理費,商場開始日漸衰落。
商場內的廢置店鋪凌亂不堪。(專題組攝)
溢價金遲遲不交 活化容易做契難
說到商業中心的業權問題,就要追溯到澳葡政府與建築商兩者間千絲萬縷的關係。林錦洪稱,目前商場重新活化最大阻礙是他們全幢大廈都還沒做契,因為發展商和建築商他們的溢價金,還未繳交給澳葡政府,導致沒有溢價金情況下發展商是預售鋪位給業主,而業主也因此而沒能做契,無法轉讓。林錦洪嘆溢價金本屬建築商的責任,而當年的建築商早已不了了之,讓整幢商場到目前仍未做到正式物業登記,現時想活化轉型也都無能為力。
林錦洪
對於商場處於黃金地段,林錦洪認為活化有很多方法,商場每層約有10,000尺,可以用作零售、飲食,有條件作小電影院,期望政府可以盡快解決溢價金問題,增加發展空間。他稱,近年一直都有消息想聯絡所有業主,商討將整個商場轉型,但由於業權分散難以齊集,而銀行方面也沒有派代表出席,令到計劃胎死腹中。
直至近年商場外牆接連發生石屎剝落事件,再加上聯絡不到全部業主,林錦洪苦言:「十多年前,曾自費20多萬去維修」。而早年有一次外牆嚴重剝落,幸好得到立法會議員的協助以及文化局的支持幫忙修葺。
荷蘭園商業中心歷史悠久 回歸前列入澳門文物保育
破舊荒廢已久的荷蘭園商業中心,原來早在回歸前已被列入澳門文物清單。荷蘭園商業中心地處和隆街,而1992年被正式列入保護文物名錄的望德堂坊歷史建築群,則包括有和隆街等11條街與前地及圍、里,所以荷蘭園商業中心亦被列入文物保育範圍之內。
澳門口述歷史協會副理事長阮世豪介紹,荷蘭園商業中心的歷史久遠,同一區內的聖母望德堂(望德堂坊核心建築)更是澳門三大教堂之一,根據文獻記載,聖母望德堂約有400至500多年歷史,是澳門第一間主教座堂。
阮世豪
由於在現時法律下,政府對屬於私人物業的文物修復和保育處於被動。阮世豪指出,對於文物的保育,需要業權人、政府、社會三方面互相合作。政府應該要提早介入私人文物的修葺,而業權人在活化改建時可以豁免部分稅項以作優惠。
至於活化的方向,阮世豪認為荷蘭園商業中心範圍屬於文創的基地,連同瘋堂10號、婆仔屋以至教堂,屬於文化氛圍很重的地方,加上周六、日的市集,這些地方可以連成一線,令到遊客可在商場內作深度的旅遊,在這個建築物內發生互動體驗,加深遊客對澳門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