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治家、共和黨元老級參議員麥凱恩,不敵腦癌逝世,享年81歲。軍人出身的麥凱恩當過越共俘虜,被美國人視為英雄,五度連任亞利桑那州聯邦參議員,兩度參選總統,去世前仍擔任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先後為美國服務逾60年。其中縱橫美國政壇的30多年間,麥凱恩多次跨越黨派鬥爭,支持最符合國家利益的行動,政績良多,並以硬朗敢言作風,深受共和、民主兩黨敬重。美國多任前總統及多國領袖皆盛讚麥凱恩畢生的貢獻。
麥凱恩2017年被確診出患膠質母細胞瘤,是腦腫瘤中最惡性的一種。但患病期間,麥凱恩並未完全退出政壇,仍身體力行實踐民主、共和兩黨合作。例如他雖然堅決反對「奧巴馬醫保法案」,但共和黨推動「更好醫保和解法案」以作替代時,麥凱恩卻坦言共和黨版本更糟。去年7月14日,麥凱恩在家鄉鳳凰城進行了大腦血塊切除術,十天後便趕回華盛頓,倒戈民主黨投下了關鍵的反對票。
因病情惡化,麥凱恩去年12月後一直待在亞利桑那州的農場休養,醫生按照其家人意見於上周五(24日)停止治療。麥凱恩辦公室翌日發聲明即指,麥凱恩25日下午因腦癌在家中去世,未能度過本周三(29日)生日。
越戰被俘受盡折磨
麥凱恩出身顯赫,父親及祖父皆是海軍上將,他亦在越戰期間擔任海軍機師。1967年10月26日,麥凱恩在北越上空執行轟炸任務時被導彈擊中,被越方俘虜,之後被關在臭名昭彰的「河內希爾頓」戰俘營。麥凱恩當時雙手和右邊膝蓋骨折,由於父親是美軍高層,越共欲釋放麥凱恩換取宣傳機會。但麥凱恩拒絕,說除非在他之前被俘的美軍都釋放,他才願意獲釋。
1961年,麥凱恩(圖左)偕父親小麥凱恩和母親,出席以祖父老麥凱恩命名的海軍基地落成儀式。 (美聯社圖片)
麥凱恩被越共俘虜後,被關在美國戰俘暱稱「河內希爾頓」的戰俘營中。 (美聯社圖片)
1965年, 麥凱恩(圖上右)是一名美國海軍飛行員,任務是從航空母艦駕駛轟炸機出擊。 (互聯網圖片)
麥凱恩因而受到更多折磨,期間每兩至三小時就遭不同人毒打,導致左手臂再度骨折,肋骨打斷,更曾兩度自殺。期間麥凱恩被迫簽下一份反美宣傳文件,承認犯下戰爭罪行。他後來一直表示,「誤簽」這份文件是他畢生憾事。
麥凱恩在獄中經常被嚴刑拷打,導致此後他再也無法抬手舉過頭頂。 (美聯社圖片)
欲選總統敗給小布殊及奧巴馬
被扣押五年半後,麥凱恩於1973年3月獲釋回國,成為美國人心中的越戰英雄,但他的身體留下永久損傷,雙手不能舉高過頭頂,影響他在軍隊中的晉升。麥凱恩而後轉戰政壇,1982年在眾議院任職,四年後獲得亞利桑那州參議員席位後五度連任至今。
1973年3月14日, 麥凱恩獲釋,由客車送抵嘉林機場移交美軍。(美聯社圖片)
隨著在黨內聲望日增,他將目光瞄準了白宮,但在2000年角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中被小布殊擊敗,2008 年以72歲之齡獲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卻碰上一時無兩的奧巴馬,淪為背景人物。
不准特朗普參加葬禮
儘管白宮夢碎,仍無阻麥凱恩繼續成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政客之一。從政多年來,麥凱恩以堅持個人信念、敢言和不盲從黨指揮聞名,亦從不忌諱對總統特朗普的言行和政策,提出尖銳批評。特朗普對他也不太客氣,曾在總統大選期間稱麥凱恩在越戰期間被俘,因此不是真正的戰爭英雄;特朗普的一名女助理甚至稱麥凱恩是「將死之人」。
即便是麥凱恩健康每況愈下,二人的關係也沒有緩和。今年5月,麥凱恩明確向親友表示,不想在自己的葬禮上「看到」特朗普,改由副總統彭斯作白宮代表。預計奧巴馬、小布殊都會出席葬禮並致悼辭,喪禮結束後,麥凱恩將長眠馬里蘭州海軍學院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