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天鴿」過去一周年,《澳門論壇》於今(26)日討論「劫後一年,防災救災有何變」議題。
特區政府應對颱風的短中長期計劃成效如何?出席活動的警察總局局長馬耀權表示,去年「天鴿」颱風是64年來侵襲本澳最強的颱風,特區政府在處理危機時存在不足,民防工作仍有待改善。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全面檢視工作,保安範疇制定了短中長期計劃,目前短期計劃已完成;中期計劃的《民防綱要法》亦收集了有關資料,爭取盡快立法;長期計劃中,新的應急指揮大樓,已有初步選址。
中區社區諮詢委員會陳桂舜指出,內港一帶在每年的6、7、8月,會因天文大潮而導致海水倒灌,這是可以預計的,對於河道淤塞問題,內港對開河道的河床最低水位,距離水面只有10厘米。他稱,內港水浸原因在於珠海水域河道淤塞,需要透過區域合作實際執行根治。
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兼任學校校長王國英表示,經過「天鴿」之後,市民災害危機意識有提高,當局須持之以恆,長久地進行有關宣傳和演練。他稱,日前已收到政府就防災教育推出的補充教材,學校將在新學年裡教授防災避災安全意識。
有現場觀眾認為颱風「貝碧嘉」懸掛期間,政府關閉13個位於低窪地區的公共停車場,造成居民不便。警察總局局長馬耀權表示,根據氣象局當時的預測,颱風「貝碧嘉」風力減弱但轉向本澳,市民認為「無料到」,但政府需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不可重蹈「天鴿」覆轍,關閉部分公共停車場是「預防勝於治療」。至於低窪地區是否會興建停車場,因涉及城市規劃和設計,需要社會共識。(編輯:譚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