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有葡文傳媒報道教青局會轉介同性戀學生做醫學檢查,教青局代局長梁慧琪今日澄清指,相關言論不實,自己事後對此都感驚訝,相信是溝通及翻譯有誤解。昨日已經發送電郵至相關報社,澄清相關內容。她表示,自己從未講過同性戀是病,品德與公民教育教材強調學生要尊重不同人性取向。過往工作中,遇到學生對性別有困惑,也曾遭遇家人及朋友的不理解,如果學生需要特別幫助,例如需臨床心理學家深層次輔導,當局可以幫助轉介尋求專業人士服務,而非診斷。並且強調至今教青局以及輔導機構都未做出任何相關轉介,也沒有學生需要尋求進一步服務。
至於葡文報道中有提到梁慧琪曾指「男人不喜歡你的未來妻子在結婚前有性關係」,她回應指,當時是引用幾個研究數據,提醒學生做出相關行為前要「停一停、諗一諗」。早前言論主要針對學校實施性教育方面,不是對整個社會性觀念的界定。根據澳門刑法規定,與未滿16歲少年及少女進行性行為,無論自願還是非自願,都有機會需要負刑責。
她又表示,接受社會上持不同個人觀點的人,但她所講的內容與社會上觀念是「兩把尺」,即學校正規教育中德育教育和性教育,與社會上成年人觀念的一般情況不同。有人可能認為不可有婚前性行為的觀念偏保守,「相信返到屋企未必會同自己小朋友講呢一把尺嘅觀念」,因成年人與心智不成熟小朋友的看法、道德觀念、社會規範不同,當局相信在教育中應對小朋友傳遞嚴謹的規範,當其心智成熟時會有自己的判斷。
(編輯:林思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