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會完成討論《回歸教育津貼制度》行政法規草案,建議自2018/2019學校年度首日起生效。津貼的範圍涵蓋小學教育、初中教育及高中教育各階段。草案具體規定受惠學生所需條件,津貼分上學期和下學期兩期支付,支付屬臨時性,有關金額以班級的受惠學生人數為計算基礎。 津貼的計算方面,也將因應受惠學生人數而有不同計算方式。
教青局代局長梁慧琪稱,回歸教育津貼比例約為正規教育的八成左右,以類似正規教育的包班形式向學校發放。2017/2018學年小學包班津貼786,000元/班,初中包班津貼949,000元/班,高中包班津貼1,073,000元/班。待法規頒布之後,將會請示上級,透過行政長官批示訂定回歸教育津貼金額。
行政會發言人梁慶庭指,2017/2018學年,在私立學校接受小學回歸教育學生有9人,初中257人,高中1,090人;政府公立學校中接受小學教育的僅有2人,初中及高中各有數十人。該學年經過回歸教育獲得高中學歷而升讀大學的學生有200多人,包括 170多人升讀本地大學,60人赴外地升學。此外,2017/2018學年津貼及其他費用支出約為7,100萬元,預計2018/2019新學年預算再增加200萬元左右。(編輯:譚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