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主辦的《建築工程與環境保護研討會》早上假科學館舉行,研討會是慶祝成立30周年活動之一。
此次研討會針對本澳和鄰近地區對於建築工程與環境保護,探討包括環境評估、環保施工案例分析、環境保護監測工作、環保施工新技術及新材料等議題進行研討。主辦方期望藉舉辦研討會,加上透過與本澳以外之業界先進交流學習,促進澳門建築工程環境保護技術與發展,同時強化本澳工程人員認識建築工程與環境保護先進技術和監測手段。
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董事會主席區秉光稱,建築工程本身牽涉很多環保問題,特別在施工時產生的嘈音、水和空氣污染等。建築物興建後的環境評估需要有客觀標準,他認為政府有需要加強相關原則,如建築物建成後對周邊空氣流動的影響、陽光照射的影響等。避免建築物對周邊環境造成永久性影響。他續稱,歐洲的環評標準未必適合澳門,以澳門人口較密集的地方可參考鄰近城市的標準。
主講嘉賓之一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工程師梁鴻細表示,環評指引於2017年更新,明確了環評項目和指標等。雖然未成為法規,但能起指導性的作用。環保局於六月推出須進行環評的項目清單,當中包括火葬場和危險品儲存倉,他認為,通過環評可對周邊環境的空氣污染或對居民的影響等,提供客觀和科學的數據。(編輯:譚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