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有本澳幼稚園在布置功課時,要求剛學寫字K2(幼稚園二年級)學生謄寫筆畫較多的漢字一事,教育暨青年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廳長黃健武昨日回應稱,據校方解釋,是學校與家長共同訂定教學目標時,希望學生升讀K3後能夠自行書寫各學科手冊,故要求學生在K2 階段學寫「數學」科的「數」字。
《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基本學力要求》已從幼兒教育階段率先實施,其內容關注幼兒全面性和啟蒙性的發展。(互聯網圖片)
黃健武表示,局方在復活節期間已在網上知悉有關訊息,並在假期內即時聯絡有關學校了解情況。他引述校方解釋稱,原意並非讓學生學寫艱澀的漢字,而是學校與家長之間有共同訂定教學目標,希望學生在K3時可以自行書寫各學科手冊,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所以才要求學生在K2時學寫「數」字,方便他們日後寫手冊時,懂得書寫如「中文」、「數學」等科目的名字。
黃健武指出,事件發生後,學校與家長已進行溝通,討論未來如何在學習與共同目標之間取得平衡。他認為,教青局、學校及家長,三方在事件後已即時聯繫,證明彼此溝通是良好的。
教青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廳長黃健武強調,局方會檢視學校如何在教學上實踐《基力》目標。(周婉茵攝)
教局稱學校有教學自主權
被問到學校做法會否與《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基本學力要求》(以下簡稱《基力》)有抵觸?黃健武強調,幼兒教育的《基力》只列明K1不能學寫字,但基本的塗鴉、認字、閱讀都是需要的,至於在K2下學期開始學習寫字,他認為是可以的。他又指,《基力》只列明學生在不同時期要具備不同素養,但具體教學安排,學校有教學自主權,可自由裁量。
當被問及局方作為監督實體如何評價是次學校的做法,他就未有正面回應,他認為,硬性規定幾年級的學生,需學寫哪些中文字,做法不科學,局方會全面檢視,學校如何在整體教學上實踐《基力》目標。
家長質疑學校做法不當
教青局於去年9月起率先從幼兒教育階段實施《基力》,規定K1課程不得包括寫字,以免對幼兒手腕肌肉發展不良。復活節假期,有家長在網絡社交平台上傳一張圖片,指正就讀K2班的幼兒假期要做寫字作業,但竟然要寫筆劃數有15劃之多的「數」字。事件令不少家長質疑學校的做法與當局要求相抵觸,同時亦質疑教青局推行《基力》成效,以及教青局對於學校的教學有沒有規管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