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受天文潮影響,7月15日內港一帶繼續出現海水倒灌情況,海水不斷湧入令近十六浦一帶變成「澤國」,市民行人均顯得非常狼狽,要脫下鞋涉水而行,車輛均要慢駛。
氣象局預測今日 (15日) 早上8時至下午1時內港一帶會因天文潮出現輕微水浸。根據氣象局網上的內港水位監測系統資料顯示,早上11時04分,內港站水位為0.31米,今日最高時更錄得0.42米。氣象局表示,內港水位監測站經搶修現已恢復正常運作。
受是次海水倒灌影響的「重災區」之一的內港沙利頭街市一帶,在附近經營海味乾貨舖方生先表示,其實每年都有幾次水浸,一是因為地下坑渠倒堵塞不通,其次是水漲影響,而這裡又是低窪地區,每次打風季節必定是水浸黑點,甚至「坐艇」都得;但他指今年的水浸來得特別早,颱風未形成已經「水浸街」。
至於在區內居住四十多年的老街坊兼商戶盧生坦言,如非颱風季都未試過水浸及海水倒灌如此嚴重,擔心颱風季到來,情況將會「冇人可以阻擋到了」。他又稱,近年來,尤其是「黑格比」之後,發現路面退水速度不及過往,三、四個小時路面仍有積水,不知是否地下渠網出現堵塞,亦或河床阻塞,希望政府部門多多疏通渠道。
而在該區經營汽車輪胎店的鍾先生稱,今年剛從十月初五街遷往內港海旁這裡,當初選址這裡時亦不清楚水浸會如此嚴重,他形容事發時海水水位急升,如「海嘯」般從碼頭湧至街上,來得好快非常突然,故此希望當局能正視該區水浸問題,從根本上解決。
天氣惡劣加上水浸,以上商戶紛紛稱生意大受影響,未正式踏入風季已經出現嚴重水浸,天文學會會長李志輝稱完全是人為導致,他分析近年不斷的填海令流域狹窄,加速了水的流量。他後舉例內港一帶正如一隻變小的碗,但盛的水多了,多了的水就會太滿而外溢。
沙梨頭坊會理事長陸南德補充,初一十五正值風暴潮,加上內港始終是低窪地方,所以出現水浸則一發不可收拾,慨嘆對商戶會造成較大影響。他又稱,坊會曾向民署了解內港建造雨水泵站及大型雨水涵箱渠的進度,民署回應稱相關工程已經開標,預計兩三個月之後才有條件動工。屆時將截流新馬路至沙梨頭街市一帶的雨水,並集中至新建涵箱渠中,再經雨水泵房排走,相信可以對抗一般性的低窪地區水浸及海水倒灌。陸南德又稱,短期內看不見有效的應對水浸解決措施,坊會唯有希望政府勤疏通渠道,初一、十五多向商戶宣傳預防水浸訊息,也呼籲商戶以及居民加強警惕,提前將貨品搬高。(編輯:賴蘇武 李倩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