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對學生的評核」規定,達到《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2011-2020年》「審視和完善學校評核和升留班制度,促進所有學生學習成功,減低留級率」的目標,教育暨青年局就《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學生評核制度》立法,於2016年10月31日起進行為期60天公開諮詢,並於去年6月15日公布《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學生評核制度》諮詢總結報告,教青局當時表示,將考慮容許小一至小四學生重讀(留級),條件是由校方申請,教青局審批。另外,文本建議小五至小六則設4%留級率、初中設8%留級率,建議引發社會熱議。
諮詢總結報告發表已一年,法律草案至今仍未出台,教青局書面回覆本報查詢稱,公開諮詢期間獲得業界、各持份者及市民踴躍參與和積極回饋,為完善法規內容,尤其有關學生「留級」規定,教青局於2017年7月及2018年2月至5月分別開展兩輪訪校活動,與學校深入討論諮詢文本各項內容,到訪學校64所,合共訪校126次。教青局將持續推進立法工作,爭取《學生評核制度》於2019/2020學年正式實施。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陳虹接受本報訪問時透露,目前教青局正就近年學生留級情況與各校訪談,探討諮詢文本建議措施可行性。她稱,曾向當局了解現時各校整體留級狀況,得悉留級率已大大下降,與文本建議訂定的留級率基本持平,相信未來制度出台後能較易執行。
陳虹
問及留級制度「一刀切」做法,陳虹表示不能認同,認為低年級課業相對簡單,學生可通過補習加強基礎,可以不設留級,但高年級課程難度增加,應設立一定留級率,讓欠缺基礎的學生再次獲得學習機會。
她稱,教青局應改善學生評核制度,「不贊成只憑一次考試來定學生是否留級,應該採用多元性評核制度」,並認為政府應就有關制度訂定相應配套措施,例如加大力度推動「教育發展基金」,助力學習成績不理想學生參加「補底課程」。
留級制度 利弊共存
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署理院長高勝文接受本報訪問時稱,留級制度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令成績未如理想學生有重新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學業基礎更紮實,並給學生一定警示,保持應有學習態度。另一方面,留級制度也存在弊處,因高留級率意味著社會須為此付出高昂教育成本,澳門政府須額外支付留級學生重讀的龐大資助,學生也須為留級付出額外時間及金錢成本。學生甚至或因留級而產生大量情緒問題,增大社會成本。
支持留級制:可重新努力那麼對於留級制度,市民又是怎麼看的呢?曾有小學留級經歷的學生表示,不希望取消留級制,原因如果沒有留級制,可能會令學生失去「努力讀書」的心態。現年讀高一的陳同學表示,自己在小學三年班的時候,因身高問題曾遭同班同學排斥,自己亦因此無心機讀書,半放棄的情況下最後導致留班。陳同學指出,留班後認識到新朋友,在學校生活亦比以往好得多,認為「留班」雖然會浪費一年時間,但直言「讀唔好書,就要攞多年時間出嚟重新再努力過,要反省下」。
反對留級制 :對學生有打擊
就讀高三的同學阿達表示,他自己沒有留過級,但認為留級會為學生造成一定程度的打擊,亦會為學生帶來一定壓力。他表示,小學為基礎教育,不應設有留級制,學生到中學才會接觸到更多的事物,才會知道未來的方向,如小學設留級制對小學生的成長帶來不到太大幫助。阿達亦提到,如果教育制度是成功的話,沒有留級制度依然可以保持學生的水準,就如鄰近或一些歐洲地區都不設留級制,競爭力依然存在。但對於澳門現時的教育制度,他眼神向下看,微笑的說「有待改善,不予置評」。
家長:小朋友好唔開心
亦有部分家長不贊同小一至小四設「留級制」,認為「留級」會對小朋友的心理造成一定影響。其中,受訪的何先生指出,「自己都讀過書,留級會對小朋友好唔開心」。他亦指出,「如果取消留級,自己仔女跟唔上點都會幫佢讀上去」。
「零留級」以外 學生應多個選擇
關於「留唔留級」問題,菜農學校校長王國英接受本報訪問時稱,小一至小四留級制取消與否,現行階段不建議當局「一刀切」,應在「零留級」以外有另一個選擇,如學生真的跟不上進度,家長與學校溝通後可申請重讀一年。
菜農校長 王國英
王國英亦建議當局,在「下降留級制度」相關措施出台前,應先設立一個關於「多元評核」的指引。王國英指出,因現時本澳在教育評核制度上有過百種,林林總總的評核制度,有些學校適合用,亦有些是只符合到某間學校的實際情況,但如何配合所有評核制度令每間學校都能適應到呢? 當然這要「考功夫」,但統一所有評核制度正正是「下降留級」等制度重要的依據。
留與不留 不能「一刀切」
培正中學校長高錦輝不贊同早前《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學生評核制度》諮詢文本中提及「小學教育階段一至四年級,除非家長提出申請,否則不得要求學生留級。小五及小六留級率均不得超過4%;初中教育階段各年級的留級率均不得超過8%」的建議。
培正中學校長 高錦輝
他認為應該設有一個較低百分比的限制,普遍而言1至2%較為合適,但具體情況要視乎該校的班級數目及學生人數而定。例如有個別學生可能會有特殊教育需要,留級對這類學生可能是好事;但沒有留級制度可能會令某些學生變懶惰,對於該學生發展亦非負責任態度。
高錦輝解釋,假如有學生不喜歡唸英文,都可能小學畢業,如此一來,學生對英文的學習意欲會持續下降,但升入中學後會如何?未來的發展又怎樣?這都值得深思。他認為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首先需要學生本身有自主學習態度及積極向上升學的願望和行動,同時,需要家長和學校老師配合,加強關注和監督,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提升課業成績。
治標不如治本 應先改善教育制度
時事評論員蔡梓瑜受訪時表示,很多國家及地區沒有在小學設立留級制,甚至有學生在小學留級只因可能是病了大半年或者各種家庭原因,而且留級是要申請。蔡梓瑜指出,留級並不一定是「學生懶惰」,反而有些學生是「讀極都唔識」,某程度上是學習方法錯誤,學校與行政當局需要檢視現行的教育制度,是否適合每個學生去學習。
時事評論員 蔡梓瑜
蔡梓瑜表示,皆因澳門現時絕大部分教育都是傳統的讀寫形式,還是以「考記憶」的傳統方式去測試學生能力,直言「邊個學生記憶力強,背得多默得多,個學生就係優秀學生」,他認為這種教育方式現時已不合時宜,現時資訊科技發達,未來職場上,往往要求的人才並不是「記憶力強的」,而是懂得「獨立思考的」。蔡梓瑜認為,如要取消留級制,就先改變現行傳統的教育方式,改變現行讓私立學校「過度自主」的控制狀態,不要讓留級制度的設立處於「唔留又唔得,留又唔得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