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其獨特的城市魅力和文化價值名揚天下、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歷史城區,顯然是其中一張有力的「文化名片」。正因如此,負責這一範疇的文化局攸關重要,而民間亦對文化局的表現十分關注。今年2月初,文化局迎來新一任局長穆欣欣,她於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暢談她對文化工作的願景展望。
自從去年2月時任局長吳衛鳴退休、至今年2月穆欣欣上任,文化局在一年內經歷了三任局長(包括梁曉鳴、謝慶茜)。穆欣欣本身是知名作家,於1994年進入公職,曾任新聞局高級技術員、文化局特別計劃處處長、文化產業基金行政委員會委員等職務,亦曾在澳門特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負責傳媒聯絡、文化推廣等範疇工作。
穆欣欣表示,今年2月上任至今,在文化局同事協助下,按照特區政府既定文化政策執行工作,並在內部調整人力資源、整合文化設施、加強管理,工作按部就班展開。文化局管轄範疇較多,包括圖書館、博物館、演藝發展、文創產業,以及各界重視的文物保育,每一個範疇都是十分專業的領域,穆欣欣直言局長一職對於自己是一個挑戰,她在日常工作中除了不斷學習提升,亦會思考澳門整體文化政策發展路向。
文物保育「重中之重」
對於文化遺產保育, 澳門人可能抱有複雜的情感。有人認為中西交融的獨特文化魅力是澳門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亦有人覺得過分強調保育會窒礙城市現代化發展。根據2014年生效的《 文化遺產保護法》規定,特區政府對制定《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進行公開諮詢,諮詢總結報告已於6月30日公布。對於有聲音批評當局在制定工作上進展緩慢,穆欣欣坦言客觀上存在一定滯後,但在諮詢期間可以見到,大多數市民都認可計劃內容,並提出很多建設性意見。日後計劃正式出台後,不僅對局方工作提供依據,亦可以為社會帶來正面宣導作用。
除了被評為文物、聞名海外的澳門歷史城區之外,近年來民間亦十分關注一些非文物、但可能存在歷史價值的建築和場所,例如渡船街一號、荔枝碗舊船廠片區等。穆欣欣指,局方一直關注這些文物清單以外的建築物,日後會加快進行普查工作,並對其中具有價值的建築物進行評定程序。作為發展中的城市,澳門難免要面對保育和發展這一矛盾問題,但穆欣欣認為兩者並不是對立關係。近年文物保育成為社會熱點話題,社會對文物的意識和認同感都有所提高,雖然出現不少批評聲音,但穆欣欣表示,當局都樂意接受,「起碼大家都知道保育對於一個社會發展的重要性」。穆欣欣最後語重心長地指出,在全球化進程中,如果澳門未能保住自身獨有的文化資源,恐怕會與其他地區趨同化,希望社會各方深思。
文創發展「滴水穿石」
身為作家,穆欣欣認為澳門在文藝方面有很大發展空間,特區政府一直進行推廣文化藝術教育工作,亦與旅遊學院合作開辦藝術管理及營銷課程,並著力拓展更多藝術觀眾群。近年特區政府大力推廣文創產業發展,推出不少資助計劃,但有意見認為這些政策只是流於表面,未能形成產業化。對此,穆欣欣就以「滴水穿石」來比喻文化工作,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取得成果,而從文化進入市場產業,是一條更加艱辛、殘酷的道路。
穆欣欣指出,文化局屬下的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主要負責培育澳門文創產業氛圍,資助個人創作、協助其進入市場。穆欣欣認為近年澳門文創事業有所發展,從業人員和企業數量都有所增加,文創界的設計能力、產品營銷等方面都有所提高,足以與內地、香港、台灣、馬來西亞等地的文創產品並駕齊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