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總署昨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宣布擱置現時火葬場選址氹仔沙崗墳場的規劃,日後再繼續物色可行的地段。民署管委會主席戴祖義表示,在選址規劃公示收集意見期間,收到大量社會意見,因此決定擱置規劃,又強調本澳現時有迫切需求,若發生大規模傳染病而無法及時處理遺體,相關風險是由政府和市民共同承擔。
對社會各界對選址的憂慮和意見,戴祖義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民署非常重視並以開放態度聆聽意見,由於按現時法律規定,火葬場必須建在墳場範圍內,未來不排除會通過修法擴大火葬場可選擇的範圍,以完善本澳公共衛生體系。被問至為何遲遲未向大眾公布選址規劃?戴祖義稱,由於要確定土地屬性和確認後,才有條件向外界公布,重申「無鬼鬼祟祟做任何工作」。收集意見階段是「第一部曲」,「未有土地,點向大家講火葬場喺邊?」
戴祖義:選址合法合規
戴祖義表示,當初以沙崗墳場作為火葬場選址是因為地點符合法律法規,加上沙崗墳場依山而建,能起屏風作用遮擋整個火葬場,避免市民產生視覺上的恐懼感;而在山下是工業地帶,對市民的影響減至最低;而從殯儀館到火葬場約七公里,路程較短,所以認為選址合適。
尊重居民意見 擱置規劃
為何選址合適又有逼切性也要改變?戴祖義回應指,擱置相關規劃是根據最近諮詢後所作出的決定,由於該區附近的居民對方案有很大保留,當局認為應尊重他們的意見。
但戴祖義表示,「我也不太明白市民想法,又同我講需要火葬場,又話唔好喺我(住所)面前起」,曾試過與氹仔市民溝通,但他們非常抗拒,所以擱置是合適的決定;同時要找另一選址很困難,因現時法例規定火葬場要設置在墳場內,所以未來不排除會通過修法擴大可選擇的範圍。他補充,如未來修法會先與公共部門交流,但暫時未有修法時間表。
人口老齡化 火葬需求上升
根據民署提供資料,去年澳門死亡人數為2,100多人,當中約有75%運往內地火化,隨著人口增加及老齡化,市民對於火葬服務的需求將呈持續上升趨勢。此外,民署表示,澳門每年訪澳旅客約3,000萬人次,一旦發生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為避免疫情蔓延,除了隔離措施外、即時、安全及就地處理傳染病遺體亦是必須的,而火化是處理具傳染病遺體防止病毒擴散的最佳方法。
傳染病遺體不可運內地處理
而按內地法律規定,傳染病遺體不可運入內地。民署稱,如澳門不幸出現傳染病大規模暴發並有較多人死亡時,澳門的土葬墓地有可能不敷應用,且土葬並不能達到防疫目的。至於最新的冰葬技術,戴祖義稱,冰葬技術現時還未處於成熟階段,粉碎後仍需燃燒,難以百分百解決問題。
林宇滔:建「鄰避設施」當局須提前開誠布公
政府計劃在氹仔沙崗墳場興建火葬場,隨後社會反對聲音不斷,民署昨日宣布擱置有關計劃。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受訪表示,整個事件值得政府反思實施政策上的整體公關策略,若要興建如火葬場類的「鄰避設施」時,當局須先向社會開誠布公,及早令周邊居民知悉資訊,避免產生不必要的憂慮和誤解。
同時,他認為公眾也應站在整體社會利益角度,反思澳門的公共設施整體規劃。林宇滔表示,當沙崗墳場擬建火葬場消息一出,有市民馬上反映對此事的擔憂,他認為現時火葬技術未必如居民想象中落後,淨化處理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問題關鍵在於政府政策的不夠透明,公眾及周邊市民至今也未能獲得興建火葬場的有效公開性資訊,包括採取何種設備、設施等。建議政府應向公眾宣傳教育現代化火化設施,帶領傳媒或者居民,前往周邊考察先進火化技術,希望未來社會能夠更理性探討選址,盡快落實興建火化設施。
他認為,澳門確實需要興建火葬場,有關問題也非今時今日才提出。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只可以在墳場周邊設置,但澳門現時只有六個市政墳場,且都距離居民區不算很遠。政府應修法解除相關限制,令火葬場選址更遠離民居且有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