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公布,計劃在2023年前徹底清除全球食品供應鏈的人造反式脂肪,並呼籲全球各國停止在食品中添加任何反式脂肪。世衛指出,反式脂肪會為心臟病增加21%風險,並提高28%的死亡率,如能在2023年清除反式脂肪,全球每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會減少50萬。
反式脂肪是一種穩定性高、耐高溫油炸,能維持食品的色澤、美味和鹽分的脂肪。 (林嘉欣攝)
衛生局於去年發布的《一般居民飲食指南》,建議每人每日攝取不多於兩克的反式脂肪。山頂醫院膳食及營養科負責人周淑儀指出,反式脂肪會增加身體內壞膽固醇的水平,同時減少好的膽固醇,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對健康有害,可以說是一種很差的脂肪酸,市民應儘量避免攝取。
反式脂肪的三大來源
反式脂肪有三大來源,分別為氫化植物油、過度高溫油及反芻動物脂肪。周淑儀表示,現時大部分人造反式脂肪主要來自經過氫化過程所生產的部分氫化植物油。她解釋,當液體油在固化過程中涉及到氫化,讓油更耐高溫、不易變質,並且增加保存期限,但過程中會產生反式脂肪。
而在一般煮食用油時,即使食油本身沒有反式脂肪,食油在烹煮時受到高溫處理亦會產生反式脂肪;如在煮食時將油加熱至冒煙的程度,便屬於溫度過高,應避免在油冒煙時才加入食材。同時,當食油被過度重複使用時,亦同樣會產生反式脂肪,市民除了在家中煮食時避免重複使用食油,也要注意在外用餐時進食使用「萬年油」的煎炸食物。至於反芻動物肉中含有的微量天然反式脂肪,由於含量很微,對人體影響不大。
不少發達國家限制使用
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林松醫生補充,由於氫化植物油能增添食品酥脆口感、易於長期保存等優點,因此過往廣泛用在包裝食品及烘焙麵包糕點等食物中。但以現時的科技,基本上並不需要用到氫化油去達到以上優點,而且有大量研究顯示,反式脂肪比飽和脂肪的害處還要大,因此現今不少發達國家都漸漸限制反式脂肪的使用。
市民:一知半解 只知道不健康
市民李先生表示,平常不會留意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籤,因自己的飲食尚算健康。
區同學(下圖)表示,雖然不知道反式脂肪是甚麼,但也明白是不健康的成分,同時亦不會擔心對健康造成太大影響,所以買食品時也沒有特別留意營養標籤。
食店員工:不涉及氫化植物油
炸物店的員工李小姐(下圖)表示,店內用來炸食物的都是大豆油,並指隔一天就會洗一次爐,食油也會隨之更換,每次所用的油也不會用來炸太多次食物,也會以機器控制溫度在攝氏160至180度之間。
餅店員工李女士稱,店內的麵包、蛋糕等是以菜油製成,不涉及氫化植物油。
孤掌難鳴 澳門現難立法規管
世衛清除反式脂肪計劃主要是針對食品工業業界,現時已有很多國家響應立法禁用反式脂肪。
但林松醫生指,在澳門則較難落實立法規管,因澳門甚少有本地生產食品,食品來源主要是進口,如鄰近國家和地區不立法規管,澳門自己很難獨自監管;不過,隨著世衛的呼籲,相信未來鄰近國家和地區很快也會作出對應措施。
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 林松醫生(左),山頂醫院膳食及營養科負責人 周淑儀(右)
會禁反式脂肪食品入澳嗎?
至於可否從禁止含過量反式脂肪食品入口本澳,林松醫生表示,「過量」的具體標準難以訂定,或需要與其他部門研究,現階段會加強宣傳教育,並詳細調查業界的用油情況,以便將來作出標準及政策。
當局將加強宣傳教育
林松醫生表示,現時年輕一輩普遍更注重健康,反而年紀大或對健康不太關注的人士可能不清楚反式脂肪的壞處,當局會加強對市民及飲食業界的宣傳教育,亦呼籲市民儘量到信譽良好的食店用餐。
林松醫生提到,衛生局曾到本澳部分餐廳及餅店等視察用油情況,普遍店家都不會用上氫化植物油,如餅店現時多數已改用牛油及豬油等。實際情況需要當局進一步了解,尤其是在氫化植物油入口的實際情況,但現時入口食品的各種統計並不夠細緻,未能取得有關數字。他稱,當局需持續向業界廣泛收集資料,再作出針對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