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社會長期存在讀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是「讀唔成書」、「被淘汰的一群」、「冇出息」等負面標籤,直接導致本澳在職業技術方面的人才嚴重短缺。立法會議員胡祖杰昨日在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大會上提到,根據人才發展委員會的「人才缺口調查研究」資料顯示,建築工程專業人士和技工存在缺口問題,其中技工短缺人數達1,997人。他並建議由政府牽頭,讓本澳建築隊伍利用自身優勢,投入大灣區建設及參與大型跨境基建,培育本地建築業界人才,並讓他們走向國際。
本澳人才培訓發展單一,除學校沒有普遍「雙軌教育」外,亦與家長狹隘的看法有很大關係。 (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圖片)
行政長官崔世安(下圖)回應時表示,很認同胡祖杰所提出本澳存在建築工程人員短缺問題,特別有留意到技工缺口很大,欠近2,000人,遠遠不足的現象存在憂慮,相當值得探討。他提到,本澳取得學歷學位的教育制度系統已成為主流模式,因現時得到學位的機會多了很多,現實中本澳家長普遍希望自己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變相令學習應用技術的職業教育人才數目大減。
中學融入雙軌教育
崔世安又表示,教育界就提升職業技術教育就讀學生方面,作出不少努力,現時也有將職技學校融入中學教育,數字顯示,學生同時取得學歷和職技,令升讀高校的人數增多。他認為,技術應用人才是需要探討的問題,有關缺口不是單靠政府能解決,教育界和建築界要研究現存職技人才如何培訓提升,同時如何招收新人才。
胡祖杰在會後向傳媒表示,本澳建築工程技術人員及中層工人的人才缺乏,認為原因與本澳建築環境有關。他建議,政府可藉大灣區及未來《特區五年發展規劃》中多個大型建設,給予本地建築技術人員機會,為他們創造一個更好的行業前景。
胡祖杰表示,本澳不但職業技術人才短缺,專業認證制度同樣缺乏。 (李國星攝)
專業認證制度嚴重不足
胡祖杰又稱,鄰近地區普遍會將建築技術人員提升成專業人員,反觀澳門,則只有工程師屬專業人員,認為政府教育部門及社團應共同合作,希望未來本澳年輕人都會願意入行。
被問到是否滿意行政長官在會上的答覆,他稱,崔世安基本知悉問題的大方向,但看到本澳近期的大型基建,如輕軌氹仔段等均由非本地人負責營運,認為未來政府可多留機會予本地人,一開始讓外地的專業人員帶領本地業界,之後讓本地人擔正。
職業教育辦學舉步維艱 學者籲社會摘除「有色眼鏡」
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現時澳門經濟發展迅速、政府大力推進經濟適度多元,方方面面職業人才十分缺乏,但可惜職業教育遇到一些問題,導致參與報讀人數愈來愈少,辦學舉步維艱。
葉桂平指出,澳門高中生升大學比例很高,坊間往往追求高學歷,而且至今未有形成專業認證制度,家長為子女前途擔憂、不願讓其報讀職業技術教育。由於澳門正規教育與職業教育沒有做好銜接,社會往往對職業教育存在「低人一等」的偏見,亦有損學生報讀的意願。他建議當局加強對社會宣傳,摘除職業技術教育的「有色眼鏡」。
葉桂平續稱,澳門職業教育長期受制於城市規模、資源設備及市場等因素影響,現時以旅遊服務性行業課程為多。提供職業教育課程的中學或業餘進修機構考慮到運營成本,若報讀人數不足會取消課程,導致教、學雙方出現矛盾。葉桂平建議未來加強職業教育機構訊息互通整合,一來令報讀學生可以更加方便找到適合的課程,二來亦讓教育機構減少課程重複開班,避免浪費資源。
展望未來,葉桂平(下圖)認為,澳門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必然離不開參與區域合作,利用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拓寬職業教育空間,也為專業人才提供鍛煉和應用機會,提升澳門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