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喇前地地下空間(下稱「地下空間」)先後於1990年及2005年兩次進行大規模重整,現時停車場部分是第二次重整時建造的,但在開放期間,因存在地下通道路線指示不清晰,部分區域互不相通等問題,政府於2010 年再次對停車場進行優化,2011年11月完工。
亞馬喇前地地下空間先後於1990年及2005年兩次展開大規模的重整。 (梁啟迪攝)
雖然地下空間已歷經數次工程進行優化及完善,但至今除最低層停車場開放外,其餘地方長期被置空,當中有設施更因老化而存在安全隱患。街總對情況表示關注,促請政府應思考如何充分利用該地下設施的空間,以維護本澳旅遊城市的形象之餘,亦避免珍貴的土地資源浪費。
地下通道有一整排空置的廣告燈箱。 (梁啟迪攝)
澳門街坊聯合總會南區辦事處副秘書長兼辦事處主任吳海欣(下圖)昨(17)日受訪表示,亞馬喇前地的地下空間於2005年重整時計劃建造商業區,但由於生意不好,又改建為電單車停泊區,但因政府指該區電單車位充足,故不對外開放,所以該空間至今一直未有被用過。她質疑當局未有做好資料搜集便貿然改建地下空間。
吳海欣續稱,現時澳門土地資源緊張,更不應浪費地下空間,既然電單車停泊區現時空置,可考慮使用該地作其他用途。她指,一直被閒置的地下空間,當中存在不少隱患,地下停車場及地下通道多處設施破損、走道和樓梯照明系統損壞導致燈光昏暗,以及天花和電梯出現滲漏水等,除為日常往來停車空間的市民帶來安全隱患,對澳門的旅遊城市形象亦大打折扣。
電梯出現滲漏水情況。(梁啟迪攝)
建議一:改建成旅遊景點
澳門街坊聯合總會南區辦事處社區幹事曾家樺昨日稱,希望有關當局在具體重整方案實行前,可盡快利用好閒置的空間,考慮改建為居民和旅客的休憩區,或作臨時汽車停泊區,甚至可作政府倉庫等,盡快改變現時空置的狀態。他指出,該區位於旅遊區中心,很有發展潛力成為景點,例如台北車站地下街,改建成集商業、市集的綜合型地下步行系統。
建議二:開放空間 解決泊車難題
居民李小姐及區先生表示,雖然知道亞馬喇前地地下停車場,但從未使用過,亦沒有使用該處的地下通道過路。他們稱,附近的車位停泊位置不足,應好好利用該空間,把全部停車場開放,以解決現時車位不足、泊車難的情況。
旅客印象
路標指示不清 旅客:蕩失路
記者在亞馬喇前地地面巧遇迷路的旅客楊先生,他表示,原本正在找路,準備坐車到氹仔賭場,「走著走著就來到這迷路了! 」楊先生稱,澳門這座城市整體乾淨,交通亦較內地有序,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可能就是沒有從細微地方著眼,就像這附近的標示也不清晰。
地下通風不佳 難發展餐飲業
之前去過亞馬喇前地地下空間的旅客袁先生則稱,下面的環境還可以,對比起內地,雖然廣告牌內容豐富,但周圍的環境很髒,亞馬喇前地地下空間的情況比較乾淨。
他續稱,亞馬喇前地地下空間車來車往,空氣不好,不適合餐飲業或商店發展,「如果是開餐廳我也不會光顧,因通風設施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