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科學家在前年發現一種可以產生酵素分解塑膠的「食塑細菌」(Ideonella sakaiensis),專吃PET塑膠。由英美兩國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意外發現,將該種細菌的結構調整後,其分解塑膠的速度能加快20%,研究結果有望協助解決處理日趨嚴重的塑膠污染問題。
英國樸茨茅斯大學與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組成的研究團隊,早前在研究Ideonella sakaiensis 201-F6的細菌,該種細菌在攝氏30度環境下,能產生名為PETase的酵素分解塑膠。研究者在了解PETase如何運作時,發現該酵素與角質分解酵素(cutinase)相似,他們決定嘗試改變PETase的活性位(active site),讓它變得較像角質分解酵素,竟意外發現這種變異酵素在分解PET塑膠時,比天然的PETase更有效,分解速度快20%。
領導研究的樸茨茅斯大學結構生物學家麥吉漢(John McGeehan)表示,他們正進一步改善這種酵素,希望最終能將分解塑膠工作提升到工業用層面。
事實上,每年有800多萬噸塑膠倒入全球海洋,即使進行回收,多數塑膠產品仍可留在環境中數百年,污染全球各地大部份海洋及陸地,對人類健康與環境構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