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hatsapp、微信上聊天時,不少人都喜歡發送語音訊息,因為相比文字,語音能更加生動的表達情緒,而且當正在駕車時,切換語音馬上就能輸入。不過,相信不少人也有過,被一波又一波,長達幾十秒語音轟炸的經歷,不僅聽起來費時,還容易誤聽,讓人產生厭煩。而近日重慶一名男職員就因以語音訊息向上司匯報工作,遭批評為「態度有問題」。
據《重慶晚報》報道,當事人張先生今年27歲,今年3月來到重慶渝北區一家微企孵化園公關部上班,主要負責孵化園的組織、宣傳、統籌、策劃等工作。
張先生說,因為事情比較繁瑣,時常需要向主管請示和匯報,再根據主管指示進行下一步工作,近日便由於要推銷新產品,一有甚麼想法或遇到甚麼情況,就直接給主管發送微信語音訊息,兩天來發了六七條。而張先生發送的每條語音訊息為十秒至35秒不等。張先生表示,第一天,主管收到語音訊息後回覆了一句「好」,第二天他又發了幾條語音訊息,而主管回覆「在開車,發文字」。其後本月初,張先生被主管在公司總結會上公開批評。
張先生回憶,主管當眾翻開自己的手機微信,指責張先生:「看,這是有的同事給我發消息匯報工作的情況,一大段一大段的發語音訊息,難道就不能發文字消息嗎?會浪費很多時間嗎?總之,我認為這樣顯得態度很是不端正。」張先生指在會上,主管還宣布,以後匯報工作可以使用微信,但一律以文字形式。
張先生給主管發送的語音訊息。 (互聯網圖片)
自私?沒文化?年長者?年輕人有多嫌棄語音信息
《重慶晚報》採訪33位年齡介乎19至45歲的市民,其中超過六成受訪者表示,在工作上比起語音訊息,更願意收到文字消息,因為如在工作或上課期間收到長篇語音訊息,會感覺為難及著急。此外,語音播放如果中斷後,又要重聽。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此前曾報道,「中國大多數年輕人表示不喜歡發語音,並把經常發語音信息的人形容為自私、沒文化、上了年紀」。甚至有一些用戶和行業觀察人士已敦促微信去除語音這項功能。
總部在北京的分析公司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研究院院長劉興亮稱,用戶閱讀100個字的資訊平均需要九秒,而聽100個字的資訊(不包括停頓的部分)需要22秒。劉興亮稱,「只有在聽微信語音信息時才能體會到一分鐘到底有多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