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的冷戰

敘利亞的熱戰
15/04/2018
12600
收藏
分享
敘利亞的熱戰
敘利亞的熱戰

儘管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幾乎被剿滅,敘利亞內戰也告一段落,但當地的局勢卻反而變得更加惡劣,美東時間13日凌晨,美英法三國發射導彈襲擊敘利亞三處化武基地,理由是7日傳出的疑似敘政府對平民使用化學武器事件的報復。但整件事情顯得非常奇怪,先是特朗普上月底宣布要將軍隊撤出敘利亞,隨後是化武襲擊,再來就是美英法報復,三者之間似乎存在一些連繫。如果僅僅看軍事行動,而不看背後的政治,這一連串事件幾乎是毫無邏輯可言。

首先是敘政府軍化武疑雲,從戰況來看,叛軍困守東古塔已經是強弩之末,如今正是敘利亞政府準備最後一擊、歡慶勝利的時刻,安撫民心、恢復秩序、撫平傷痕才是當務之急,如何需要於勝利在望之時,使用爭議極大的化學武器?雖然敘政府有使用化武的前科,但叛軍同樣也有自導自演的傳聞,如果假新聞能讓美國選出特朗普當總統,又何嘗不能炮製一場空襲?而在禁止化武組織尚未完成調查之前,便在一周之內聯合三國發動空襲,不但過於急躁,也讓人不禁聯想到英美等國師出無名的伊拉克戰爭,當時西方社會宣稱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到現在都沒有找到,伊拉克獨裁者侯賽因至今死不瞑目。

其次便是西方國家對化武襲擊的反應,根據統計,敘利亞戰爭期間,共發生過85次化學武器襲擊事件,當中50次被指是政府軍所為,而美國的反應並不總是如特朗普現在所表現出的嚴厲。2013年,奧巴馬政府曾對干涉敘利亞內戰劃下紅線,只要敘利亞政府動用化武,美國就會有所行動,但當阿薩德真正使用化武後,美國也只是以外交手段要求敘利亞「銷毀」化學武器,沒有任何軍事行為;而光是在特朗普任內,過去一年內也發生了12次化武襲擊,美國發動的空襲僅僅兩次,如果攻擊是為了遏止化學武器的使用,何以有嚴重或不嚴重的區別?

又或是需要滿足另外的政治條件?這使得今次空襲的正當性再度受到質疑。

敘利亞的前路並沒有因為IS的消亡、叛軍的敗退而變得更加明確,土耳其在今年1月出兵敘利亞北部阿夫林地區,清剿當地的庫爾德自治區民兵,隨後土、伊、俄三國達成《安卡拉協議》,掌握了敘利亞局勢的話語權,而三國之中,俄羅斯對敘利亞的軍事介入最深刻也最久,如今敘利亞政府將收復全境內重要據點的控制權,一場代理人的戰爭看似就要結束,但就在特朗普宣布撤軍、敘利亞內戰將取得新進展之際,再度發生化武襲擊事件,顯示有力量反對美國撤軍,果然一場空襲又重新加強了美國的存在感。

綜合俄叛諜在英國中毒事件導致的外交風波,西方對抗俄羅斯、伊朗的冷戰格局並沒有因為敘利亞內戰進入尾聲而落幕,特朗普政府一方面宣稱要退出中東亂局,完成選前的承諾,一方面又無法放棄中東利益及盟友的期待,向外界傳遞了混亂又不清晰中東策略,恐怕殺傷力會比空襲更巨大。而滿目瘡痍的敘利亞,仍擺脫不了冷戰犧牲品的命運。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