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心腸

還須霹靂手段
12/04/2018
15788
收藏
分享
還須霹靂手段
還須霹靂手段

這一周,特區政府可謂風起雲湧,先是對20年沒有修訂的《的士規章》,公布法律草案,當草案變成法案那天,相信必能對「黑的」司機予以迎頭重擊; 接著再公布「8▪23風災專案調查委員會」中紀律程序調查結果,雖則只停付氣象局前局長四年退休金,亦總算應對了大眾的訴求。但與此同時,廉政公署又公布《2017澳門廉政公署工作報告》,直言公共部門領導「依法行政」的意識有待加強,劍指問題核心。

政府長期遭坊間詬病的地方有二,一是行政效率慢如蝸牛,二是對瀆職人員以至社會的不公平現象,過於「菩薩心腸」,但更嚴重的是,當兩者「有機結合」後,產生的破壞力,會相當驚人。

誰都知道本澳「黑的」之劣行, 已嚇怕旅客,更嚴重破壞本澳旅遊中心的形象,偏偏政府拖得就拖,為了企圖在維護業界利益與「依法施政」當中嘗試找一個最佳平衡點,結果卻是泥足深陷,一部《的士規章》修訂搞了十年,至今才算狠下決心撥亂反正,但總算「遲到好過冇到」,這種「菩薩心腸」大大地拖慢了行政效率,亦要全澳市民承擔重大代價。

政府人員數目由2011年的28,120人, 增加至2018年底的36,914人,七年間增幅達31%,總開支增加了124 億元,每位政府人員的每年平均成本,由2011年的40萬元,急升至64萬元,人均成本增幅高達六成,相關數字還未計算退休金在內。

本來「高薪養廉」概念是很好的,政府亦非沒有監察機構,廉政公署、審計署每年的工作報告,都毫不留情地痛陳部門中的「大花筒」、「不作為」、「濫用職權」等行為,但後續呢?要不是去年「天鴿」襲澳捅破了天,誰都不會當它是一回事。

政府每年由各項稅收中取得龐大公帑,更組成巨無霸的公務員系統,本來誰都以為要管理一個這麼小的城市,應該沒有多大技術性難度,但當中涉及中國人官場特有的「埋堆」、「擦鞋」、「包庇」等文化,可絕不簡單,即使政府去年9月生效的《公務人員投訴處理的管理制度》,又可以把積集已久的「醬缸文化」扭轉過來嗎?

君不見小小一個氣象局,可以長期縱容一個副局長在辦公室內「養鬼仔」、擺「風水陣」,就可得知一二,要不是有風災「一劫」,誰又奈何得了正、副局長的胡作非為?政府近期使出的「霹靂手段」,我們絕對贊同,亦希望政府能繼續以一手軟、一手硬的剛柔政策,把澳門塑造成宜居、宜遊的宜人城市。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