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智障人士

增進社會共融
22/03/2016
27297
收藏
分享
增進社會共融
增進社會共融

昨天(3月21日)是聯合國訂立的「世界唐氏綜合症日」,不少機構為響應日子紛紛舉辦活動,希望藉此令社會大眾加深對症狀的了解,從而消除對患者的歧視與不公平看待,透過各界接納與關心,相信很快便達到愛與共融目的。

但究竟我們對唐氏綜合症的了解有幾深呢?

唐氏綜合症在1866年由唐. 蘭登醫生發現, 當時他看到一群人有相同特徵, 於是取用其姓氏「Down」,便將症狀名為唐氏綜合症。它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由遺傳因子引起的情況,一般患有此症的人士,他們在正常人每個細胞有46條染色體中,偏偏在第21對染色體上,加多了一條染色體,而形成每個細胞一共有47條染色體情況。

由於每條染色體包含各種遺傳基因,包括樣子、膚色及智力等,故染色體出問題,便有機會產生唐氏綜合症。

根據世界各地的統計,目前平均每600名嬰孩中,會有一名是唐氏綜合症患者,本澳粗略估計約有200名,但相信社區還有不少隱蔽個案,故真實數字相信會更多。暫時未知唐氏綜合症的成因如何,但由臨床統計估算,父母年紀愈大,所誕下孩子有唐氏綜合症的機會便會愈高。

唐氏綜合症患者一般有相同特徵, 如頭扁、斜眼、扁鼻、口細、舌頭粗及有紋、肌肉張力差、手指短、第一及二隻腳趾趾距較大,個子普遍較矮及部分有肥胖傾向等,他們大部分屬輕度及中度弱智,由於生長速度較慢、不論在認知及語言等各方面,均需要較多時間適應及訓練。但經過學習後,他們是有能力自己照顧自己,發展潛能,過正常人一樣的生活。

不過,健康問題是他們最大的困擾,一般40-60%唐氏綜合症嬰兒,出生便有心漏症,需要在兒時進行心臟手術,亦由於心臟有問題,可能引致其他併發症,例如肺炎、耳朶有毛病等; 眼睛則有近視、斜視(鬥雞眼)及淚管閉塞,導致眼淚水長流等; 甲狀腺不足,會影響情緒及引起身體其他毛病。

隨著醫學水平不斷提升,唐氏綜合症是可以預防,透過引入抽取孕婦血液檢驗胎兒DNA的檢測方法(非入侵性胎兒DNA檢測(NIPT)),可進一步為市民大眾預防基因疾病。或許由今天開始,我們齊來重新認識唐氏綜合症吧。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