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式「自由貿易」
26/03/2018
36522
收藏
分享
特朗普式「自由貿易」
特朗普式「自由貿易」

美東時間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正式將中國對美經濟行為定義為「侵略」,並宣布對600億美元中國產品課徵報復性關稅,中國商務部則在18小時內提出針對30億美元美國商品的關稅措施。一來一往,世界兩大經濟體正面碰撞,外界都在猜測誰的報復措施會更狠,哪一國的消費者受影響最大,然而貿易戰中沒

有贏家,在產業鏈高度融合的現在,受傷的只會是弱小經濟體與消費者。特朗普追求口中的「貿易公平」,代價則是全球一起陪葬。然而,打貿易戰一拳七傷,傷人更傷己,一向自豪於談判、且喜歡談判的特朗普,究竟想從中獲得甚麼?

雖然特朗普宣稱要削減中美之間長期存在的巨大貿易逆差,但關稅措施在當中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同時也可能損害美國企業的利益;而中國隨之而來的反制措施,更可能讓許多美國勞工丟掉飯碗。中美貿易當中的其他參與者,多數是美國的盟友,也都將深受其害。這並不符合特朗普一向強調的「美國優先」與「讓美國再次強大」口號。

相反的,反而是「自由貿易」才有助於實現「美國優先」,幫助美國再次偉大。只是特朗普希望的「自由貿易」,並非多邊主義、共存共榮的自由貿易,而是「誰的拳頭大,誰就拿得多」的「自由貿易」。這才符合他心目中的「公平」。

其實,關稅措施從來都只是一種手段,真正的目的是促成談判,而非挑起貿易戰。美國從1月起對太陽能產品、洗衣機祭出關稅措施,本月初再對鋼鐵和鋁加徵25%和10%的關稅後,原本在各個論壇高唱自由貿易、堅持政治正確的各國領袖,紛紛透過雙邊協商尋求美國的關稅豁免。自由貿易的定義至此差不多已經被特朗普改寫,是指強大者能夠設定議題,制訂遊戲規則,而弱小者只能遵循。

中國是其中最大又最特殊的市場,也是特朗普真正想要談判的對象。透過關稅制裁,特朗普為中美貿易談判設定好場景。第一階段鎖定的目標,是《中國製造2025 》中的關鍵戰略領域,包含了如電動車、航空航天技術、高科技船舶等重點發展的先進行業,而這些產業將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結構轉型的重要引擎,也是美國一直希望保持領先優勢的領域。對特朗普而言,透過談判能夠實現一些短期目標,譬如要求開放中國不願開放的市場;長期而言,特朗普則可以透過新的雙邊協議,一方面縮減貿易逆差,一方面保持關鍵產業的領先優勢。

特朗普是個優秀的商人,卻也是個搖擺不定的投機者。他的任期最多只有八年(可能只有四年),在貿易談判與地區局勢掛鈎的情況下,談判不僅漫長,且充滿許多變數,譬如朝鮮問題與南海局勢,特朗普希望5月會見金正恩,當中會有甚麼轉機,誰都說不準。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