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馬路轉入龍嵩街的對開路面於3月20日出現地陷,民政總署管委會主席戴祖義認為,路陷現場只是約30米範圍,派員視察過確實當中出現空隙,已灌漿及做了搶修,坦言希望凝固後可以「頂」一段時間。
有百歲的新馬路難免對上一次重鋪路面已經是1989年,加上現時的交通流量及大型基建急增,加上地下渠道滲漏水,引起水土流失所致令馬路出現地陷問題。戴祖義稱會與交通事務局商談,讓民署可以做整體整治。另外除了新馬路外,近年路氹及西環等路段亦相繼出現路陷,民署實施的局部維修,有份出席《澳門論壇》的嘉賓,岩木工程協會監事長李熙爗認為效果甚微。
李熙爗稱,每次鋪路都是沿用20年前的設計,「唔肯改、唔肯加厚、唔肯改善質量」,他稱若沿用以往的路面重修設計及物料,就算工程完結但很快馬路亦不能負荷現時車輛流量。李熙爗建議要重鋪路面及渠網,而且要因應現時情況用新設計及新物料。
同場的民署城市設施維修處處長何成沃,亦認同重鋪路面是最徹底的處理方法,但強調所有工程均需考慮市民感受。他估計,若新馬路以逐條行車線重鋪將需時數月,而全面封閉24小時施工的方式則會更快,視乎市民的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