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昨日終於揭盅,涉及23項改革,其中國務院組成部門由原本的25個變為26個,包括新組建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退役軍人事務部等,不再保留原本的監察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等。官媒《人民日報》昨日發表評論文章,形容是次改革堪稱改革開放近40年來歷次機構改革中最有遠見和魄力的方案。
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務院第八次大規模機構改革,此前國務院分別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及2013年進行七次規模較大的政府機構改革。
國務院今次共調整23個項目,其中12個項目屬於國務院組成部門,包括新設立「退伍軍人事務部」專責退伍軍人安置;監察部、國家預防腐敗局併入新成立的「國家監察委員會」;國家衛生計生委員會擴大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經調整,國務院「組成部門」數量為26個。國務院其他機構調整就包括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併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等11項。改革後,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八個,副部級機構減少七個。
組成部門調整:
組建自然資源部 (不再保留國土資源部、國家海洋局、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組建生態環境部 (不再保留環境保護部)
組建農業農村部 ( 不再保留農業部)
組建文化和旅遊部 (不再保留文化部、國家旅遊局)
組建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 (不再保留國家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不再設立國務院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
組建應急管理部 (不再保留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
重新組建司法部 (不再保留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優化水利部職責 (不再保留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及其辦公
優化審計署職責 (不再設立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
監察部併入國家監察委員會 (不再保留監察部、國家預防腐敗局)
其他機構調整:
組建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不再保留國家糧食局)
組建國家移民管理局組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不再保留國家林業局)
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
調整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隸屬關係
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將省級和省級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
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不再保留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組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不再保留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不再保留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組建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
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
王勇: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方案於昨日上午由國務委員王勇向全國人大會議提出報告及說明,將於本月17日的人代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表決。王勇指出,本輪改革是要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提高政府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著眼於轉變政府職能,堅決破除制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圍繞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強和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職能」。
國務委員王勇昨日向全國人大會議作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 (新華社圖片)
「一定能啃下最硬的骨頭」
《人民日報》昨日發表評論稱,20多項改革,涉及範圍之廣、調整程度之深,在很多方面超出眾人的想象。評論稱,機構改革是一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勞永逸。「知難而進,志在必成」,中國一定能啃下那些最硬的骨頭。
劉鶴:不迴避權力利益調整 是一場深刻變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昨(13)日在《人民日報》刊文評論此次國家機構改革。這篇5,000字的長文,開篇就指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文章從三個層面對機構改革加以論述,包括充分認識推動這場深刻變革的歷史和現實必然性;準確把握這場深刻變革的鮮明特徵;切實保障機構改革的有效推進。文章強調,涉及部門和個人利益調整,改革方案的具體實施工作富有挑戰性。這次改革之所以具有革命性,就在於不迴避權力和利益調整,而是要對現有的傳統既得利益進行整合,重塑新的利益格局。
文章提到,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核心問題。「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要把握好改革發展穩定關係,堅定信心,抓住機遇,不折不扣把深化機構改革的要求落到實處。
中財辦主任 劉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