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令類似「天鴿」的天災出現時將傷亡減到最低,所以政府與內港碼頭業界商討,計劃在灣仔水道口建設擋潮閘。但此項目至少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完成,所以政府計劃優化現有內港「見縫施」的防洪設施。
計劃由南起媽閣航海學校,北至林茂塘海港樓,建造約1.5米高全長約2.13公里的防洪牆。防洪牆構成部份分為半活動式、全活動式及鋼筋混凝土。半活動防洪牆長約300米,全活動防洪牆約400米,而鋼筋混凝土防洪牆約600米。
至於半或全活動防洪牆所選用的材質,註冊工程師陳桂舜表示,通常會以金屬厚板,中間加插橡膠條,以金屬的重量施壓,令周圍的邊縫位盡量密封,陳桂舜認為將可抵擋九成以上洪水,如果吹毛求疵地要求該位置不噴水,可能建造成本會大幅度調升。
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謝宇峰表示,採用此方案是根據可抵禦20年一遇洪水的標準,陳桂舜對此的回應就是將可抵擋九成以上洪水,但如果遇上類似「天鴿」風災,防洪牆要加上將來位於十字門水道,或會建造的防潮閘才足夠抗災。
在進行防洪牆工程期間,會預留車輛出入口予各碼頭,以減低對碼日常運作的影響。另外為完善各排水口防倒灌設施,會沿內港岸線布置13座固定式泵井。海事局稱因為需進行工程設計及判給,還要進行實際施工,所以未能在今年風季前完成,各碼頭會繼續使用現時「見縫施堵」的防洪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