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港防洪牆工程 或影響珠海居民

工程師籲當局加強區域通報機制
12/03/2018
28294
收藏
分享
工程師籲當局加強區域通報機制
工程師籲當局加強區域通報機制

身兼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的工程師陳桂舜,昨(11)午出席澳門海港歷史文化協會舉辦有關在本澳興建防洪牆可行性的講座。他指出,政府計劃在媽閣航海學校至林茂塘海港樓建造防洪牆,只是短中期措施,可抵禦平日強降雨,但不能完全杜絕潮水滲漏,因此,分布區內的13座固定式泵井尤為重要。

陳桂舜表示,長遠來講應該在灣仔水道口建設防洪牆,但相關水域多淤泥,地基工程難度大,至少需要幾年時間才可完成。

陳桂舜昨日在講座上表示,澳門的防洪牆工程會影響對岸珠海居民生活,因此需要區域合作,與珠海、中山互建通報機制,資訊互補,共同防災。陳桂舜希望政府盡快公布各個階段的施工時間表,營運單位所屬以及相關區域合作細節,同時針對各段防洪牆的工程模式諮詢公眾意見。

陳桂舜表示,內港一帶原本寬闊的河道可以排洩風暴潮帶來的海水,但隨著受到近年來填海影響,外十字門水道被封閉,導致河道漸呈「喇叭」形,橫琴和灣仔的堤岸較澳門高,被收集而來的海浪都湧入本澳內港一帶,造成海水倒灌而導致水浸。

陳桂舜昨日在講座上表示,澳門的防洪牆工程會影響對岸珠海居民生活,建議當局加強與珠海、中山互建通報機制,共同抗洪。( 設計圖片)

加強水浸黑點區域宣傳

他又稱, 颱風「黑格比」吹襲後, 政府在2009年已經做過調研,劃定水浸重災區,但一直卻未向市民宣傳。政府應該發出指引令居民知悉是否處於水浸黑點,以及如何應對、如何撤離等,區別於傳統海水倒灌的訊息發放。

建議當局向民間收集水浸最高點

陳桂舜指出,「天鴿」期間的很多水位監察點未發揮作用,建議向民間收集水浸最高點,在街道燈柱等位置標記,以便警示及應對更有危害性的災害。風季即將到來,政府雖有研究長遠的應對方案,但「落地」需時,現時仍未向市民公布有何短期應對措施。

工程師陳桂舜稱1.5米高的內港防洪牆,基本可以抵禦平常的強降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