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指出,到了2030年,道路交通事故將成為全球第七大死因,聯合國更為此訂定到2020年將道路交通事故傷亡人數減半的目標,全球多家車廠也為增加道路安全投入研發經費,推出更實用、精密的安全科技,供消費者選擇。然而交通安全的提升,需要仰賴更全面、系統性的道路安全規劃,也應結合新科技與大數據應用,整體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澳門科學館昨日舉行「智能交通及安全」講座,有出席的科技公司表示,正在研發新的系統,透過數據蒐集分析駕駛者的行為,找出澳門潛在交通黑點,協助澳門提升道路交通安全。
有科技公司研發車載系統,實時紀錄、提醒駕駛者路面狀況,透過數據蒐集了解駕駛者行為習慣,進而提升道路交通安全。(CFP圖片)
據統計暨普查局數據, 澳門去年共發生14,717宗交通意外,當中導致人員受傷的有496宗,致命意外更有八宗。而單單今年1月,便已發生1,247宗交通意外,造成429人受傷、一人死亡。聯合國盼望到2020年將交通意外傷亡減半,但從澳門交通意外統計數據來看,仍看不到顯著減少的趨勢。今年以來,多宗巴士交通意外相信市民仍歷歷在目,隨意轉線、急煞或司機精神不集中,都是意外發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司機的駕駛行為及習慣與意外發生機率息息相關,然而過去駕駛行為或習慣往往難以量化,也就難以有效呼籲及預防。
紀錄駕駛行為 發出緊急提示
電訊公司「3澳門」昨日在科學館舉行「智能交通及安全」講座,邀請講者分享如何利用新科技減少及防止交通意外。講者之一、「GST綠色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黃碩東在講座上表示,本澳近期發生不少嚴重交通意外,大部分都與司機駕駛行為有關,因此認為應在車上安裝系統監測駕駛者行為,每當跟車太貼、車道偏離、前車碰撞、行人碰撞或超速等情況出現時,可即時發出聲音及畫面的提示,提醒司機安全駕駛,同時將數據上傳至手機或電腦,方便紀錄與查看駕駛習慣。
一旦出現跟車太近、偏離車道等情況時,監測系統可即時發出提醒,並紀錄情況。 (CFP 圖片)
將在新福利巴士試行
黃碩東指出,該系統除能提醒駕駛者外,亦能將蒐集到的數據匯整應用,有助於找出澳門潛在的交通黑點。該公司計劃在新福利巴士上試行該系統,期望將來能在澳門廣泛應用,逐漸推廣至旅遊巴、貨車及其他公共巴士等營業車隊,有效減少交通事故發生。雖然現時許多高階私家車均有配備防撞警報及自動煞車裝置,但黃碩東稱該系統可即裝即用,價格約為10,000多元,相信不會對車主構成壓力。
黃碩東建議,在公共巴士、旅遊巴等安裝系統,監察駕駛者行為。(袁金秀攝)
大數據需與交通政策結合
另一講者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學院院長陳溪則認為,單靠大數據難以解決交通難題,因為「數據本身不能解決交通安全,只能作為輔助」,他稱,改善交通需要將大數據分析與交通政策做結合,譬如完善路面建設、增強駕駛者安全意識、加強路面監測等等。
他建議對本澳交通流量大的地段實施分時、分段收費,以緩解交通擠塞問題。
透過蒐集駕駛者行為數據,可協助尋找澳門的交通黑點。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