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018年,國際輿論場最熱門的詞彙便是「銳實力」(Sharp Power,或譯尖實力),做為「軟實力」(Soft Power)與「硬實力」(HardPower)的中間地帶,「銳實力」指的是特定國家操控國內民意,甚至以煽動、顛覆等手段滲透其他國家,達到境外言論壓制的成果,從而操控意識形態。這個詞最早由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在去年底提出,接著美國期刊《外交事務》、英國雜誌《經濟學人》紛紛以「銳實力」為主題,描述西方社會面臨的威脅。當中所指的國家,即是中國與俄羅斯,美國國會更舉辦兩場名為「中國之長臂」的聽證會,指控中俄用「銳實力」進行滲透,操弄民主國家的決策。
「銳實力」要放在「軟實力」與「硬實力」的脈絡中理解,「硬實力」指的是用軍事與經濟力量以脅迫取得臣服,「軟實力」則是以價值觀及文化力量以魅力來說服。「銳實力」則介乎「硬實力」與「軟實力」之間,運用訊息戰手段詐騙、收買來操控思想及輿論。譬如收買媒體、廣建學校、製造假新聞等等。其中全球525間「孔子學校」就被指是「銳實力」的展現。
乍聽之下,「銳實力」一詞好似非常新鮮,然而若當做「軟實力」與「硬實力」的結合體,就一點也不新鮮,而最擅長用這種手段的,正是西方國家。
看待一個國家的「實力」,從來都不能將「軟」、「硬」分開,譬如看荷里活電影,裡面總是不會忘記告訴你「自由世界的燈塔是美國」,支撑這種地位的就是軍事與經濟實力。一方面西方社會做為文化的出口國,另一方面也不斷用「硬實力」彰顯這種影響力。諸如上世紀美國對古巴的控制及封鎖,對中南美洲、中東及非洲的政治干預,為多個國家反對派政黨提供資金、資助反共團體等等,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探員遍布全球,所謂收買、滲透根本是家常便飯,只不過這些行動總是秘密進行罷了。
「銳實力」真正凸顯的,是在東西方體制差異下,對中國崛起的差別看待。在強調訊息戰的現在,自下而上的滲透較以往自上而下的顛覆更具效果。「銳實力」一詞試圖將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與中國崛起關連到一起,長遠而言自然不利於兩國關係發展。大國角力實屬平常,即使是盟國之間仍然也是「有來有往」,因此對於「銳實力」的討論,不如看做是「中國威脅論」的一環,而對中國文化與體制的擔憂,也正說明了中國的影響力,確實在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