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列入國家的工作報告以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在過去一段時間得到日益強烈的關注。各個城市無不捉緊機遇,積極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尋找位置及發揮優勢,進而湧現諸多投資機會。至於本澳該如何參與大灣區建設,有不少專家認為,本澳應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加強本澳作為中葡商貿合作平台的服務作用,促進內地、葡語國家和本澳的共同發展。
根據政府資料顯示,本澳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角色,是在中央政府支持下,促進「一國兩制」方針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落實;發揮本澳獨特優勢,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開放合作紐帶。而本澳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功能定位有三個,一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二是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三是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本澳應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加強本澳作為中葡商貿合作平台的服務作用。 (互聯網圖片)
行政長官崔世安曾談及,本澳可以做好幾方面工作,作為參與大灣區建設的切入點,包括發揮好中葡服務平台的優勢,以及透過在澳舉辦的多個國際性會展項目,協助內地優質企業走出去,拓展與葡語國家及其他國家企業的對接聯繫。同時,積極推動本澳企業把握大灣區機遇拓寬發展空間,並支持本澳青年藉此創業、創新和就業。更重要的是,未來爭取進一步放寬准入條件,讓本澳企業、專業人士、居民更便捷在廣東創業與就業。另外,本澳亦可藉構建亞洲葡語訓練基地和世界級旅遊管理培訓人才基地,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作用,為整個大灣區服務。
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早前在澳門城市大學舉辦的「澳門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學術論壇」上,澳門城市大學助理校長葉桂平表示,在共同推進大灣區建設過程中,本澳可以發揮「一國兩制」、國際貿易自由港、國際聯繫網路較為廣泛等優勢,圍繞「一個中心、一個平臺、一個基地」的定位,與大灣區兄弟城市攜手打造國際一流灣區。而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陳廣漢表示,本澳可以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本地旅遊業、商貿服務平臺的發展,促進經濟發展的適度多元。
本澳GDP排大灣區第八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潛力巨大,2016年GDP總額位居世界四大灣區第二位,增速排名第一。2010年至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的11個城市GDP逐年上升,從2010年的5.4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至9.35萬億元。當中,香港GDP總值2.21萬億元,排粵港澳大灣區第一位,廣州(1.96萬億元)及深圳(1.95萬億元)緊隨其後;而本澳2016年GDP總值為0.31萬億元,排名第八。
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四大灣區第二位。(互聯網圖片)
雖然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四大灣區第二位,但是從人均GDP來看,粵港澳大灣區處於末位。不過,從增速來看,粵港澳灣區增速則位列第一位,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發展潛力比較大。
本澳2016年GDP總值為0.31萬億元,排粵港澳大灣區第八位。 (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