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局發布《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 (2017 —2026)》(下稱《計劃》),制定澳門未來十年在固體廢物方面的政策、具體減廢目標和行動計劃,其中建議在2026年將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由2016年每日2.11公斤減少約30%至每日1.48公斤。環保專家何偉添批評環保局的十年減廢方案,只是提出未來目標,未有說明如何實施及落實計劃,就如環保局過往的計劃方案一樣只是空談。
廢物若未能妥善處理,會導致很大的公共衛生危機。 (環保局《計劃》圖片)
澳門生態學會會長何偉添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今次環保局的報告可謂「治標不治本」,計劃內容提到的減少每日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30%,究竟數字是從那裡來呢?他指出,計劃中沒有解釋。更直指計劃只是指出未來目標,但如何實施及落實計劃,又沒有一個詳細解釋,感覺就如過往的計劃方案一樣,都只是空談。
位於澳門機場的建築廢棄料堆填區現況。(環保局《計劃》圖片)
專家指《計劃》欠明確方法
何偉添認為,計劃提到的「推動對各類固體廢物實施合適的收費制度及生產者責任制」是一個「懲罰性收費」,正所謂「羊毛出自羊身上」。環保局對市民收取固體廢棄物費用,但市民都要「迫住去交費」,因為環保局欠一個明確的資源利用及分類方法,市民如何能減少垃圾產生? 何偉添稱,收費方法並不能有效減少垃圾產生,卻又要市民交錢,實為「懲罰性收費」。何偉添解釋,澳門人均固體廢物棄置量多的原因,在於本澳有太多建築廢料,建議對建築廢料進行利用及分類,而不是一味用落後的堆填方法,在無一個合適的資源利用計劃時向市民收費。
議員稱本澳減廢有很大空間
立法會議員施家倫則有不同見解,他認為相比其他國家及地區,本澳的人均固體廢物棄置量是十分高,就東京人均固體廢物棄置量而言,每日為0.7公斤;香港每日為1.39公斤。但本澳卻遠遠高於這些地區,說明本澳處理固體廢物的方面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對於今次「環保計劃」,施家倫指出,計劃看到當局落實「源頭減廢 資源回收」的決心,相信到2026年應該可以達到將人均固體廢物棄置量,減至每日1.48公斤的目標。施家倫指出,從「固體收費計劃」來看,運用適當經濟手段以減少廢物產生是世界上許多城市和地區都在使用的方法,亦是有效方法。他認為本澳未來固體廢物收費,短期內可能會對市民、企業的日常生活及經營增加一些成本,,但是這些成本是無可避免。
《計劃》提出三個行動方向
環保局今次《計劃》,期望透過政策、經濟鼓勵和管控,配合優化資源回收設施和環保基建設施,強化宣傳教育等,達至2026年固體減廢目標。為達至減廢目標,《計劃》提出三個行動方向。第一是透過推動各類固體廢物合適的收費制度及生產者責任制,並完善回收網絡配套和制訂協助回收業措施,促使各界積極實踐減廢回收的環保行為;第二是鼓勵參與具明確目標的減廢回收活動,例如「環保Fun」之減廢回收攞滿Fun、減少廚餘、減塑和自備購物袋、回收飲品玻璃樽等;最後是投放資源建設與優化資源回收設施和環保基建設施,包括擴建垃圾焚化中心、建設惰性拆建物料篩選設施、建設中央廚餘處理設施、設立處理不同種類資源物的回收設施,以及建設運輸回收物料的碼頭等。環保局期望社會各界能身體力行,支持及實踐《計劃》各項行動,共同為澳門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