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QR code)支付在內地廣泛普及,不僅買菜、逛夜市能掃碼支付,連街頭乞丐也都用二維碼乞討。但掃碼支付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因為准入門檻太低、安全隱患滋生而受到監管機構關注。中國人民銀行前(27)日發布《條碼支付業務規範(試行)》等通知,不僅對業務資質要求、規範條碼生成等進行明確,也對消費者掃碼支付進行限額管理,其中掃描靜態條碼(跟隨賬戶的固定二維碼)支付,每日上限不得超過500元(人民幣,下同),明年4月1起實施。
掃碼支付在內地廣泛普及,買菜也能掃碼付款 。 (CFP 圖片)
所謂掃碼支付,是指銀行或支付機構應用條碼技術,實現收款人、付款人之間貨幣資金轉移的業務活動,包括付款掃碼和收款掃碼兩種方式。而條碼又分為靜態條碼和動態條碼。靜態條碼是指跟隨賬戶的固定二維碼,例如街邊小商戶張貼的收款二維碼就屬於典型的靜態條碼。這種條碼容易被篡改或變造,易攜帶病毒,真偽難辨,導致支付風險較高。而動態條碼是手機上實時生成的條碼,還有數字證書或電子簽名,靜態密碼、指紋等,安全性更高。
央行此次的規定主要針對靜態條碼,將使用靜態條碼進行支付的風險防範能力設為最低D級。無論使用何種交易驗證方式,使用靜態條碼支付,同一客戶單個銀行賬戶或所有支付賬戶、快捷支付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500元。除限額管理外,新規範還要求靜態條碼應由後台伺服器加密生成、商戶應定期對介質進行檢查、要求靜態條碼採用防護罩等物理防護手段避免被覆蓋或替換等。
須持牌經營 通過央行清算
央行指出,當前掃碼支付業務主要存在的亂象,包括商戶准入門檻降低,加劇套現、外包管理不到位等收單市場亂象;部分市場機構在開展掃碼支付業務時,在定價和市場推廣策略中採取傾銷、交叉補貼等不正當競爭手段,擾亂市場秩序。針對這些亂象,新規範明確支付機構開展掃碼支付,應取得網絡支付業務許可及銀行卡收單業務許可等,涉及跨行清算的應通過央行跨行清算系統或清算機構。支付機構還要加強商戶管理和風險管理。
有利市場公平競爭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蔡洪波認為,新規範對掃碼支付進行限額管理,基本不影響消費者使用的便利性體驗,同時也能夠顯著提高掃碼支付的安全水平。市場統計表明,掃碼支付業務量的95%是單筆500 元以下的小額交易。
今年8月,支付寶和微信分別大搞「無現金周」和「無現金日」補貼活動,搶佔市場。業內人士認為,新規實施之後,有利於市場參與者之間展開公平競爭。支付寶和微信也在新規發布後做出回應,表示認同央行規範,同時積極研發新技術及探索新技術應用於掃碼支付領域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