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要就是不要
11/12/2017
46960
收藏
分享
說不要就是不要
說不要就是不要

想象有一種罪行,人們長時間視若無睹; 想象有一種恐懼,連最親近的人也無法訴說; 想象有一種暴力,責任甚至會被歸咎於受害者,「是你太性感」、「只是開個玩笑,不用過度反應」、「我克制不了衝動,你懂得」、「你說出去大家都完蛋」,於是「權勢性侵」的受害者要承擔羞恥的烙印,承受背叛與污名,失去對社會的信任,還有無止盡的自憎。

從今年10月《紐約時報》揭發荷里活王牌製片人長期利用權勢性侵、性騷擾女星後,人們才驚訝的發現原來光鮮亮麗的荷里活明星,也無法避免在權力結構中淪為性弱勢,她們現身說法,為有類似遭遇的人們構建了一道安全網,社交網站上的「#MeToo」運動廣泛串連,從娛樂界、政治界、體育界、藝文界,從美洲、歐洲到亞洲,受害者人數幾何式倍增,各領域有頭有臉的領袖人物,這些原本被人仰望的精英,一個一個被推下神壇,身敗名裂。

這些性侵指控有著類似的共同點,被指控的性犯罪者無論屬於哪個領域,全都是有頭有臉的當權者,無論是歐洲議會議員、美國前總統、荷里活王牌製片或藝術大師,在各自的領域都有絕對的話語權,他們利用自己的權力,利用加害者與受害者之間的從屬支配、優勢弱勢關係,令男性或女性受害者在壓力下配合或難以拒絕。

「權勢性侵」很複雜,但人們對性侵的認識卻很粗淺,談論性侵的方式也很粗暴,很少人會去了解權力結構下的弱勢處境,總是一再的問「為甚麼不說不」,而成年人「情慾自主」也會成為性犯罪者的抗辯之辭。辯稱「性衝動」總是很容易讓人理解,然而性犯罪並非僅僅源於「性衝動」,更多的是「權力欲」、「控制欲」甚至是為了「發洩憤怒」。所以我們看見大部分的性犯罪者都有家庭,或者有固定的性伴侶,受害者與被害者之間都存在一定的支配關係與權勢差距,而性犯罪也不會是一時衝動,因為他們與其他犯罪者一樣,都想著「怎樣才不會被發現」。

類似這種刻板偏見,總是讓受害的一方承擔責任,遭受二次傷害,更讓問題難以被解決。

在「#MeToo」運動帶起風潮之後,社會上仍然存在一些悖論,譬如「故意要讓人身敗名裂」、「趕西方潮流」等等,但就像受害者之一的Iwu所說,你很難指控成千上萬的人都是騙子,都是蕩婦。

「權勢性侵」源自於權力結構,權力構造不僅僅存在於明確的上司下屬關係,也存在於親朋好友,甚至陌生人的話語權差距,譬如朋友間最受歡迎的一個、班級裡成績最好的一個,都是人際關係或權力場域的在上位者。因此社會對這個問題的認識理解,才能夠讓受害者更勇於發聲,遏止性犯罪,而社會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才能讓受害者真正療傷止痛,也唯有能夠理解到「權勢性侵」存在於各個角落、唯有每個在上位者能夠緊守那道不能逾越的份際,弱勢者說的「不」才會被真正認真看待,「說不要就是不要」。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