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加劇澳門水患威脅

學者籲落實減排及防洪工程
03/03/2016
41567
收藏
分享
學者籲落實減排及防洪工程
學者籲落實減排及防洪工程
學者籲落實減排及防洪工程
學者籲落實減排及防洪工程

早前在社交網絡平台上瘋傳的「3月港澳零下6℃」,近日被證實只是一場虛驚,雖然不用擔心寒潮帶來的「急凍」煩惱,但氣溫漸升同樣對本澳環境影響深遠。美國「氣候中心」網站顯示,若全球平均氣溫再升高2℃,其引致的海平面上升將淹沒澳門現時大多數居民生活區域。有學者建議,本澳應儘快落實碳排放限制,同時在城市設計方面加以調整,盡快落實內港堤壩、提升路面水準高度等工程。

美國「氣候中心」網站預測,當全球平均氣溫升高2℃時,路氹城部分地區將被水淹浸(左圖藍色部分),當升高4℃時,澳門氹仔大部分區域包括機場部分及高爾夫球會區域都淹沒(右圖藍色部分)。(美國「氣候中心」網站截圖)

美國「氣候中心」網站預測,當全球平均氣溫再升高2℃,澳門海平面將會高於現時澳門居民生活的大多數區域,其中氹仔沿海地區包括機場一帶全部有水浸危險,蓮花路以北,望德聖母灣大馬路以南所有區域全部低於海平面。若全球平均氣溫升高4℃,整個氹仔近半區域會變成「澤國」。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氣象高級技術員曾秀樺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澳門是沿海城巿,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的情況值得全澳巿民關注。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氣象高級技術員曾秀樺(中)表示,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的情況值得全澳巿民關注。圖為曾秀樺出席一個港澳環保會議。(新聞局資料圖片)

她又指,過去30至40年珠江口的水位上升速度約為全球海的1.2倍,預計今個世紀末珠江口海平面會上升40至60厘米。

全球暖化或令本澳氣候惡化

對於美國「氣候中心」網站的預測,曾秀樺認為,實際情況沒有那麼誇張,但現時天文大潮時內港一帶已經會出現海水倒灌情況,若未來基礎設施沒大變化,內港一帶淹浸情況和頻密程度將更嚴重,若果剛好又配合像當年颱風「黑格比」的颱風帶來風暴潮影響,淹浸範圍可能大幅增大。

曾秀樺指出,全球暖化除導致海平面上升外,還會加劇水循環,讓全球平均降水量增加,預計劇烈的天氣現象,如強颱風、強暴雨和寒潮等發生頻率會增加,本澳早前罕有低溫及雨水量多等天氣,亦與全球暖化有關。

調整城市設計減少水浸威脅

生態學會會長何偉添表示,據氣象局數據顯示,過去30至40年珠江口的水位平均每十年升高兩至三厘米,雖然升幅較慢,但根據聯合國評估,未來全球海平面上升40至60厘米,若全球減排無改善,極端情況下可升高80厘米,屆時本澳低窪地區必然會受到影響。他建議,本澳應儘快落實限制碳排放量,如訂定硬性指引,淘汰高排放量的車輛或設施,並且政府部門要首先帶頭減碳,以推動更多企業實行。

他認為,既然現時已有數據指出問題嚴重性,本澳在城市設計方面應加以調整,建議政府在建設新區填海時應盡量提升路面水平高度,確保可持續發展,並加快在內港建設堤壩、媽閣到灣仔之間建設船閘,防止海水倒灌。

前年颱風「海鷗」襲澳後內港一帶出現嚴重水浸,部分地區更水深及膝。(資料圖片)

發展電動車降低碳排放

聖若瑟大學科學及環境研究所教授陳錫僑稱,本澳近年內港地區及十月初五街一帶每逢遇上暴雨都會發生水浸,而且情況漸趨嚴重。

聖若瑟大學科學及環境研究所教授陳錫僑建議,當局應強制淘汰高排放的車輛或設施,以降低碳排放量。(梁佩茵攝)

他擔心,受極端天氣影響,若不採取措施應對,後果不堪設想,建議政府盡快在該區興建堤壩,防止海水倒罐,以控制水浸情況。

陳教授認為,雖然氣候部門指出的極端天氣影響似是很長時間的事,但為了可持續發展,政府應在環保政策方面加強推進,例如發展電動車,相信可有助減低碳排放量。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