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邀請金融管理局行政委員會委員萬美玲、黃立峰以及銀行監察處總監劉杏娟出席,探討風災後保險及賠償、發展特色金融及電子支付等問題。
萬美玲表示,截至11月15日,保險業界共接獲3,031宗涉及財產保險、水浸以及意外損失的賠償,涉及金額38.1億元澳門幣,約佔預計風災總損失114億元的三成。其中水浸1,497宗,涉及損失金額36.6億元。中小企陸續大部分都已獲賠償,已賠償個案約有1,500宗,涉及金額2億元。另外半數個案正在跟進中,主要涉及大型設施、酒店、博企,其評估損失需要公證和提供文件皆需時,受損物資如玻璃等也需要待供應商報價。
有聽眾反映保險公司不受理水浸過商家購買「水險」,萬美玲表示,現時本澳自然災害保險需求不高,產品設計不普遍涉及颱風水浸等自然災害獨立險,多作為附加險出現。低窪地區水浸損失比較大,保險公司對此受保意欲不高,產品價格相對較高。當局現正收集資料及將進行下一步內部研究,分析38億元保險額分布。借鑒外國保險機制經驗,有政府及私人機構合作,設置非商業性計劃,保費易令市民接受,高風險地區市民可以購買以及獲得保障。外地亦有巨災指數保險,有政府會購買並將賠償金用於災後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