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路少車多,交通愈來愈成為困擾居民的大問題。相比往年,新年度的《施政報告》對交通問題設有專節「綜合治理交通,構建宜行城市」,明確指出要結合多種出行方式,綜合治理本澳的交通問題。《施政報告》在控車、巴士線網布局、綠色出行乃至輕軌等多個方面均提出了治理的政策方向。
近年來,在控車、從源頭防止道路交通進一步惡化方面,政府做了一系列工作,並且也取得一定成效,據統計局資料,今年截至9月,本澳機動車數量出現負增長,說明控車已初見成效,尤其是在公交服務方面,巴士不論在路線、班次與服務水平等各方面均有改善,但與社會服務要求仍存在落差,在上下班高峰時段,搭車難問題更明顯。故此,政府首要任務是進一步優化公交服務質量,完善巴士線網布局,如合併部分嚴重重複的路線及站點,增設僅停數個站點的快速巴士路線,以縮短居民的出行時間。
引入電子監控 加強打擊「黑的」
8.23颱風襲澳期間,的士「劏客」搶錢再惹社會熱議,也凸顯有必要加強對的士業的監管。《施政報告》回應了社會的要求,提出完善的士服務制度建設,依法嚴厲打擊違規行為。建議政府在盡快完成《的士客運法律制度》的基礎上,引入現代化的電子監察設施,加強打擊「黑的」的違規行為。
降低道路工程影響
針對道路重複開掘和部分道路存在窪洞或損壞、道路質量參差等長期困擾居民問題,《施政報告》提出要完善「道路設施巡查管理系統」,運用科學手段,強化工程監管,釋放路面資源,降低道路工程對居民的影響。為更有效解決有關問題,建議政府除了需從批給合約條文入手,加強有關工程質量監督力度外,更應設立道路維修預報機制、巡查機制以及專門舉報熱線。只有多管齊下,才能減省道路維修對交通帶來的影響。
倡綠色出行 完成步行網絡
《施政報告》還倡導綠色出行理念,完善步行網絡。近年政府積極優化步行系統,已先後建成多條步行系統。建議政府除增拓步行路線外,還需打造更多具遮陽擋雨功能的跨區步行捷徑,營造更多有利步行的環境,包括優化斑馬線、紅綠燈設置、拓寬行人路、增建清晰指示牌等,確保步行人士的安全、舒適。
冀氹仔輕軌段如期通車
另外,希望政府能盡快成立輕軌營運公司,並如期於2019年完成氹仔輕軌段並通車,兌現承諾,以恢復居民對輕軌早日投入服務的信心。同時還應盡快落實將輕軌延至媽閣,再通過第四條澳氹大橋及新城填海A區,連通離島和澳門半島,形成一個大運量的循環公共運輸系統。屆時,便可以輕軌系統與巴士為主要大眾運輸工具,再加上步行系統,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交通運輸網絡。
港珠澳大橋預明年通車 需未雨綢繆
隨著港珠澳大橋可望在2018年通車,政府更需未雨綢繆,從全局考量做好交通配套,充分發揮澳門國際機場和氹仔客運碼頭、輕軌車站相鄰的優勢,構建離島海陸空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強化本澳與區域及國際間的聯繫,為居民和旅客提供更快捷、便利的交通服務。
再者,政府宜抓緊綜合改造關閘巴士總站的難得機遇。建議除對其作全面改造,持續優化周邊配套設施,為居民和旅客營造舒適的候車環境外,還應考慮趁此做好關閘區域交通網絡整體規劃,與附近的道路網、工人球場、特警總部、甚至將來粵澳新通道等設施一併考慮交通布局,從根本上解決關閘巴士總站乃至整個區域的交通問題。
交通政策及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的重要一環,只有不斷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加強綜合治理,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綜合交通體系,才能徹底根治澳門的交通問題。
讀者來論 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