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氣象局長馮瑞權涉嫌尸位素餐行為,由廉政公署昨日公布的「氣象局颱風預報程序的調查報告」中,真的讓人大吃一驚,如此一號「人物」,居然由本澳回歸後至今年申請辭職止,就擔任氣象局的第一把手。
「物必先腐而後蟲生」,馮瑞權事件不但揭露其人涉嫌嚴重瀆職,誠如廉署形容「唯我獨尊、專業傲慢」,但如何堵塞機制漏洞,不讓同類事件發生,避免因一人的決策失誤,嚴重威脅市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來得更有意義和逼切。
細數馮瑞權多年來涉嫌犯下的「12宗罪」,幾乎條條罪狀,都不可以饒恕,容許副局長在氣象局內「養鬼仔」,試問怎能不嚇壞同事?向傳媒說過的言論又否認,在現今的科技,一切紀錄在案,怎能不讓人失笑?
用公帑購入昂貴儀器,壞了幾年不去維修,連關係颱風預報中有重要作用的路邊氣象監察站壞了都不管,怎能不讓人氣憤?
受去年颱風「妮妲」教訓後,藏著掖著廉署給予氣象局的建議指引不發給前線預報員,直至今年8月22日「天鴿」抵澳前一日,才拿出來給員工參考,怎不讓人愕然「O嘴」?部門內人手任意削減、調動,顧得預報天氣,卻顧不了接聽電話,怎不讓員工「火滾」?
然而,最不可以饒怒之處,是馮瑞權身為氣象局第一把手,氣象局預報天氣的準確性、何時需要掛八號風球的必要性,卻給他弄得亂七八糟,辦公時間內,有關例如風球應否懸掛的問題,所謂「共同會商」,竟然連前線的預報員都不讓參與,如此小圈子運作,對得起其個人專業嗎?對得起全澳市民嗎?廉署的報告說得好,氣象局懸掛風球的考量因素和依據準則,既非領導專屬,更不需要「秘而不宣」的資訊,馮瑞權這種「小人」行為,怎不讓人鄙視?
沒有最壞,只有更壞,馮瑞權在非辦公時間遇上颱風襲澳,不是第一時趕返氣象局指揮,而是躲在家中「遙控決策」,有了所謂「專業判斷」後,才告知副局長,由副局長再告知前線值班員向外界公布。他當自己是甚麼人?莫非他以為憑家中的電腦上網一番,其判斷可比得上全球預報天氣最權威的歐洲中期天氣預報(ECMWF)或美國氣象局環境預報中心(NWS NCEPGFS)?
馮瑞權在氣象局「一個人說了算」的恐怖情況,寄望其上司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能嚴肅處理,堵塞機制漏洞;政府亦必須下大決心審查,否則另一個馮瑞權翻版,或會在不久將來在另一部門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