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於本澳時間昨晚7時公布,現年63歲的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榮獲桂冠,這也是諾貝爾文學獎連續兩年「非主流」頒給記者與音樂家後,重回傳統路線。諾貝爾官方公布的獲獎理由是,「在其充滿巨大情感趨力的小說中,找到現實世界與虛幻深淵的連結」。
石黑一雄小說《長日將盡》被改編為電影,由影帝安東尼鶴健士主演。 (互聯網圖片)
石黑一雄是一名日裔英國籍小說家,1954年出生於日本長崎,1960年因父親工作需要而移居英國,自此以後整整30年,石黑一雄都沒有回過日本。他幾乎完全用英文創作,作品內容也多半與日本無關。
石黑一雄
27歲那年,石黑一雄發表第一本長篇小說《群山淡景》(A Pale View of Hills),故事背景是他的出生地日本長崎,但在開始寫作以後,石黑一雄本希望成為詞曲作者,他熱愛音樂曾為爵士歌手填詞,也在小說內以音樂構連故事。
《長日將盡》
《別讓我走》
《被埋葬的記憶》
《群山淡景》
四周寫完《長日將盡》
而真正讓石黑一雄成名的作品是1989年發表的《長日將盡》(The Remains of the Day), 故事描寫1920年至1930年間,英國貴族僕役斯蒂文斯的故事,他見證貴族階級的沒落,自己卻不敢打破規則與身份的界線,死守僵硬保守的價值觀,最終失去了改變人生的重要機會。
小說後來獲得英文小說界最重要的獎項「布克獎」,讓石黑一雄一舉走入國際視野。《長日將盡》也被改編為電影,由著名影星安東尼鶴健士主演,於1993年上映。
石黑一雄曾在接受傳媒訪問時披露,他創作這個廣為人知的故事,只花了四周的時間。
不可靠的敘事者
事實上,石黑一雄一共只發表了七部長篇小說與一部短篇小說,但七部長篇中就有四部入圍「布克獎」,大部分作品被翻譯為30多種語言,可說產量不多,卻質量驚人。
他的每部小說談的題材都不同,但記憶扭曲、錯置,或者不可靠,在他的每本長篇小說中都會出現,如他2015年發表的《被埋葬的記憶》,便描寫中世紀亞瑟王時代,關於記憶與遺忘的不朽命題。
他的作品中經常出現角色「不想想起」、「裝作忘記」、「刻意埋藏記憶」的情況,這讓石黑一雄小說中的主角被稱為「不可靠的敘事者」,前言不對後語、記憶出錯,讓讀者開始懷疑主角的自我欺騙,進而改變讀者與敘事者的依賴關係。而這種現象其實也能與日常生活相構連。
英國文壇移民三雄
石黑一雄長期生活在英國,卻在一個說日語的家庭裡長大,他曾在受訪時表示,「我們身上還有著三分二別的東西,正如氣質、性格或理想並不是割裂地存在」,「它們相互交織,最終形成一個有趣的混合物」。他曾談到這種複雜性,「既做到忠誠於過去又忠誠於現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能是因為如此,石黑一雄總是談論現在與過去, 記憶與現實的命題,這種移民作家特有的氣質,使他與魯西迪、奈波爾並稱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
石黑一雄昨日對獲獎表示受寵若驚,稱諾獎是非常重要的榮譽,獲獎代表他正追隨著許多偉大作家的步伐。希望諾貝爾獎能為世界帶來正能量。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諾貝爾基金會財務狀況改善,今年的獲獎者將得到900 萬瑞典克朗獎金(約澳門幣895萬元),較往年高出100 萬瑞典克朗。
村上春樹八度陪跑
日人:沒得獎就不用報道了
幾乎每年諾貝爾文學獎,大家都在看村上春樹(下圖),他自2009 年起在文學獎各大賠率榜上都處於前列位置,卻一次次地與諾獎失之交臂。村上在今年1月出版的新書《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寫道:「一旦落選,就有許多人趕來看我,對我說:『這次太遺憾啦,不過下次絕對能得獎,下部作品請好好寫啊!』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才好」。
許多日本網民也對村上難以獲獎心灰意冷,有日本媒體在網絡上發布調查,「如果村上再落選,你們認為有需要再報道嗎」?結果有88% 受訪者認為不需要。
為何村上總是沒法獲獎?每年都會有人解說一番,歸納出兩個理由:第一是評審的問題;第二是村上春樹的作品「太國際化」。評審大都來自歐美國家,村上的原著用日語寫成,評審讀的都是翻譯作品,已多了一層隔閡,而當讀者閱讀外國作家的文學作品時,希望閱讀到獨特的民族色彩,但村上雖然是日本人,作品甚少有獨特的日本色彩,因而可能讓評審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