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第一次內戰期間,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包圍追擊,進行萬里長征。1934年,雙方在廣西湘江附近遭遇,紅軍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死傷慘重。根據有關史料記載,當時有100多名重傷的年輕紅軍,被國民黨軍隊抓獲、捆綁後扔進酒海井中慘死。廣西灌陽縣新圩鎮和睦村的酒海井中,近日打撈出20具遺骸,專家初步確認屬於當年在此犧牲的紅軍。打撈出來的遺骸有被繩索捆綁,甚至被綁石頭的痕跡,也與史料記載一致。
經過一個多月的勘探打撈工作,灌陽縣酒海井下發現的大量疑似紅軍遺骸。(CFP 圖片)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發現烈士遺骸的酒海井,位於灌陽縣新圩鎮下立灣屯201省道西側,是地下河形成的一個天然溶洞,井口直徑約兩米。相關打撈工作早在8月13日已經開始,但因井底垃圾太多,遺骸勘探打撈工作受到各種障礙。此後,當地採取抽水、阻水、分流等一系列措施,降低井內水位,從而開展清淤工作。
本月12日,井中作業人員首次在淤泥中發現疑似紅軍遺骸和一根棕繩。截至17日,現場已挖掘出20具遺骸。初步可以確定這些遺骸是83年前在此犧牲的紅軍戰士,犧牲時的年齡大約在15歲至25歲之間,但還要等相關專家進行遺傳學、病理分析等系統分析後,才能得出最終結論。當地打撈工作仍會堅持繼續進行,等全部紅軍遺骸被打撈出來並確認後,會在陵園內舉行專門的安葬儀式。
專業人員對井下尋找到的骸骨進行整理。 (CFP 圖片)
井壁發現腐爛繩索
根據當地史料記載,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紅軍長征途經灌陽,打算跨過湘江、突破蔣介石設置的第四道封鎖線,其中紅三軍團第五師為掩護中央縱隊及紅軍後續部隊順利渡過湘江,奉命在灌陽縣新圩阻擊從恭城、賀州趕來的國民黨桂系部隊。阻擊戰過程中,紅五師在當地下立灣村蔣氏祠堂設立臨時戰地救護所。戰鬥結束後,因傷患難以轉移,紅五師將100多名重傷患託付給當地村民照看。不料被後來返回的土豪劣紳報告消息,100多名年輕的紅軍戰士被國民黨剝光衣服,再用棕繩捆綁後扔進酒海井中。
而此次被打撈上來的遺骸有被繩索捆綁,甚至被綁石頭的痕跡。現場工人也在距離井底一米左右的井壁上,發現腐爛的黑色繩索痕跡,與史料記載一致。
親歷者:眼睜睜看戰友被推落井
這段歷史也得到當年親歷此事的老紅軍證實。1986年,灌陽縣委史志辦曾找到當時年過八旬的老紅軍劉來保。據他介紹,1934年他因為當地村民的掩護,僥倖躲過一劫,卻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戰友被一個個推入井中。
80,000紅軍血戰湘江
突破國民黨數十萬包圍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30年至1934年先後調集數十萬兵力,向紅軍和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五次大圍剿。紅軍由於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於1934年10月16日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長征。蔣介石則調集數十萬大軍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設置四道封鎖線,對紅軍進行圍追堵截。紅軍接連突破第一、第二、第三道封鎖線。蔣介石的第四道封鎖線,企圖依託從全州至興安長達60多公里的湘江天險,圍殲紅軍於湘江東岸。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七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國民黨封鎖。此役過後,紅軍由長征開始時的86,000人減員至30,000人。
紅軍在湘江戰役中損失慘重。(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