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災過後的清熱解毒去瘀消腫
08/09/2017
10407
收藏
分享
風災過後的清熱解毒去瘀消腫
風災過後的清熱解毒去瘀消腫

世紀風暴過後, 考驗的是特區政府「破而後立」的勇毅與堅持。這種來自不可抗拒外力的「破」,雖然被動、無奈,但事已至此,特區政府要展現的是如何由「破」中重生,重頭檢視過去做得不足的地方; 目前既是最壞的時刻,同樣亦是最好的時刻,際此上下一心,一舉把城市過去多年積累的沉疴,來個清熱、解毒、去瘀、消腫……豈不壯哉!

風暴之後,特區政府並非無知無覺,「檢討重大災害應變機制委員會」適時設立,只是一來強颱風「天鴿」實在強悍恐怖,二來是特區政府過去十多年安逸繁盛的好日子實在過得太久,致令很多基礎建設如防洪、地下水道、地庫地車場的排水系統、供水供電、城市綠化、屏風樓設計等,在暴風吹襲的短短三個多小時內,完全不堪一擊!

雖說暴風來得快且強,「非戰之罪」論勉強成立,但下一次呢?天道無常,誰能說得準。太平洋彼岸剛送走四級颶風「哈維」,又迎來最高級別五級颶風「艾瑪」,人家可是一早準備定當,仍然避不了一定程度的死傷;何況本澳是被殺個措手不及。

痛定思痛,方是智者所為,特區政府無疑設立了應對災害的委員會,然而,那是針對災害來臨時的應變機制,但更重要的是,必須重新檢視基礎建設,才是治本之道。這裡先談地下水道一事。

不管法國作家雨果當年寫《悲慘世界》中有關地下水道暢道是「城市的良心」有否被後人曲解,惟地下水道卻正等如一個人的腸道,如果那人腸道不好,自然經常便秘,經常便秘的人,身體怎麼可能會好?這是簡單的常識,但要整治好一個城市的「腸道」,工程同樣艱巨之極。

是次內港水浸,主因是天文大潮加上颱風刺激之故,可整個城市都水浸逾米,連治安警員都奮不顧身在街道通渠,清除地下渠蓋內瘀塞的垃圾,情況就能說明很多問題了。

首先,本澳的地下水道本就簡陋老化,而很多食肆都把餿水傾倒入本來是雨水渠道內,又有店鋪裝修時把廢料如用剩油漆、化學劑料等倒進下水道,如此濃稠液體長久堵塞在下水道內,形成如腸道壁的污穢累積物,把去水管道收窄,但城市又不是天天下雨,試問如何清理好「腸道」?

民政總署本有規定可嚴懲無良食肆及裝修店鋪,惜執法困難,一場暴雨來臨,大家稍經陣痛,之後又不覺痛了。臨海城市青島,百年來「腸道」暢道,和德國人當年打造的優良地下水道,又豈無關係呢?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