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強颱風「天鴿」上月襲澳造成損毀面積及體積最大的個別建築物,位於新口岸孫逸仙大馬路的澳門文化中心,其天台的2,600 平方米面積的巨型「揚帆狀」鋼鐵構件天頂桁架,肯定是其中之一。
由於它懸空一段長約十米的桁架被強風吹致扭曲變形,重逾數噸的桁架隨時有塌下危險,工務部門在沒法拆卸下,暫時只得以釜底抽薪之計,利用兩部吊機將其首尾兩端吊起,至於如何「收科埋尾」,只得待顧問公司制定方案後,才有望解決危機;而在這期間,有在文化中心工作的員工及附近上班一族均表示,每日經過都難免提心吊膽,擔心這個「另類雕塑」隨時崩塌下來,那就大事不妙了。
文化中心天台桁架未被吹毀前的原貌狀態。(互聯網圖片)
澳門文化中心是目前本澳惟一的具國際級文化藝術表演場地,工程於1998年竣工,並由葡萄牙總統桑帕約於1999年3月19日揭幕並投入使用。它是每年澳門國際音樂節、澳門藝術節的主要節目表演場地。
文化中心天台的一具巨型鋼鐵造桁架,歷上月風災後至今仍未修復,其中一段崩裂嚴重,橫亙空中,危險重重。 (陳嘉俊攝)
文化中心天台的巨型「揚帆狀」鋼鐵構件桁架,飄逸弧形的曲線設計,有助引領視覺延伸至海旁,與文化中心周邊的直角方正建築物,形成強烈對比,成為整個區域的地標。巨型桁架整體面積約2.600平方米,以鋼材為主材料,飾面為鋁幕牆板,重約十多公噸。
工務局目前利用兩台吊機,把出現問題的一段桁架首尾吊起,暫解墮下危險。 (陳嘉俊攝)
強風下巨無霸鋼架折腰
但在強颱風「天鴿」上月襲澳期間,即使如此龐大量重的桁架,亦抵受不住每小時高達240公里的烈風,連接兩邊構件的一段中間桁架,硬生生被烈風吹致變形扭曲,內部鋼筋外露,部分連接組件更出現鬆脫跡象,由於它橫亙空中,一旦由五層高的天台掉下來,後果不堪設想。
崩裂桁架另一端接點,亦出現底部爆裂情況。 (陳嘉俊攝)
孤懸天台「條條揈」
由於風災過後十多天的善後工作中,暫時並未顧及如何處理這件巨無霸,是以它一直處於「條條揈」的危險狀態,乏人理會,文化中心無奈之餘,只得暫時把大樓封閉。記者昨日現場所見,有危險的橫亙桁架,目前已被兩台巨型吊機把首尾兩端吊起固定,算是無法中之辦法,現場亦未見有任何工人對桁架進行維修或加固工程,只在大樓附近搭起圍板,禁止閒人進入,但文化中心的職員,依然可以進出相關禁止範圍。不過,附近保安似乎不歡迎記者在現場採訪,一度阻攔記者拍攝。
文化局局長梁曉鳴日前受訪時表示,文化中心人員在颱風當天已發現「揚帆狀」桁架被吹至變形,更有倒塌的危機,事後當局即時向民防中心及消防部門反映,但當日澳門各部門忙於搶救,未能即時跟進事件。事隔多日,工務局和相關技術人員已在現場設置圍板,並按顧問公司意見,盡快處理。目前,整個文化中心所有設施已暫停使用。
吊機「吊命」非不得已
究竟如此一個「巨無霸」如何「收科」才算理想?澳門木土結構工程師學會理事長胡祖杰表示,當局用兩台吊機吊掛桁架,實屬危急性工作。他表示,用吊機吊掛可更方便拆卸容易鬆脫的零件,因現時有鋼筋彎曲甚至有飛脫的可能性,如現時建造棚架加固桁架,萬一有鋼筋鬆脫塌下,可能會造成更嚴重後果。
胡祖杰指出,現時當局用吊機吊掛較為穩固的地方,做到一定承托較果,等把較易鬆脫的零件拆卸後,相信當局會在重建時在造棚架或以其他方法進行加固建築。
強風超出標準負荷
但胡祖杰亦表示,整個「揚帆狀」桁架可能會拆掉重建,可能需時兩至三個月。他亦提到,本澳建築物在興建時,都要根據法律所訂明的「風荷載標準值」,即要就建築物高度而計算出最大受風程度,計算標準值一般都會引用過往數據,但今次「天鴿」為53年一遇,相信日後高空建築物在興建時,亦會有不同的數據考慮。
文化中心其他設施亦受到風災破壞,工人忙於維修。 (陳嘉俊攝)
文化中心職員歐小姐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表示,文化中心維修工程大多由工務局負責,但本報記者致電工務局,卻未能在昨日內得到回覆。歐小姐又稱,文化中心為配合維修工程暫時需要關閉,至於何時重開,要視乎工作進度,但這陣子天氣持續不穩定,經常發生雷暴,工程會稍微延遲。
文化中心雖然目前暫停開放,但仍有員工需要上班。(陳嘉俊攝)
員工心驚 市民擔心
問及文化中心出現危險,仍有員工照常上班,員工安全如何得到保障?歐小姐表示,目前經工務局及其他相關部門人員評定過,已經把危險地區封鎖,天台受損的大樓屬於文化中心其中一幢大樓,該大樓底層同樣亦專家評定過,認為安全才讓員工進出,不過,已有部分員工被安排到文化中心其他大樓上班。
工務部門指,已安排文化中心員工在合適及安全的地方上班。(陳嘉俊攝)
但在文化中心附近上班的市民葉小姐稱,文化中心被吹毀的部分「肯定存在危險」,她指「天鴿」之後該區的建築物很危險,認為在惡劣環境上班不合理,文化中心工作的人員隨時有危險。市民鄭小姐,認為在文化中心上班不合理,澳門現時所有的設施都暫停使用,但每一個人都要繼續上班維持社會秩序,所有部門主管有責任作出合理安排,保障員工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