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次災難降臨前
28/08/2017
14972
收藏
分享
下一次災難降臨前
下一次災難降臨前

在災難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一場百年一遇的風災,吹出了國際都市澳門的諸多問題,也吹出了小城澳門的溫暖大愛,我們看見風災過後,有人生財工具泡湯、有人財產遭遇重大損失,有人數日無水無電,更有人不幸痛失親人,卻沒有人在震驚與錯愕中喪氣,我們看見年輕人挽起袖子清理水溝,看見商家免費為長者派水派飯,看見社會各個層面動員起來,希望為澳門療傷止痛。

風災反映了澳門堅強的一面,也反映了脆弱的一面,該說的還是得說。首先,死難者中,至少一半是死在被海水倒灌淹沒的地下停車場或商鋪中,嚴重水浸是帶來傷亡的主因,澳門地狹人稠,治水一直是受關注的議題,隨著全球極端氣候增多,海平面上升,對於最高海拔只有170米的澳門來說,應該要有更前瞻的考慮,譬如加建防洪堤,在重點區域加強防洪能力;而當海水灌入澳門街,排水系統是否有能力負荷?近日傳媒報道,許多水溝蓋掀起來,裡面早已被雜物和垃圾堵死。澳門天天掘路,是不是能檢討一下排水系統,譬如排水管的定期維護、增加排水能力,特別是容易水浸的地庫或地下設施,應該要有更高標準的排水能力。

其次是能源,民眾依賴電力維持生存基本條件,也依靠電力才能接觸重要資訊,但本澳近八成電力需要依賴內地供應,而電力又影響供水,確實有必要調整能源政策,增加自給自足的能力,內地新建成大廈,多半都設有發電機,足堪緊急情況使用,值得政府借鑑。

最後是危機意識不足,危機預防的第一步是強化整體社會的危機意識,政府雖在5月底成立民防行動中心,並在今次風災中投入救援,但民防行動中心缺乏統籌衛生、物資、醫療、訊息發布等功能,使得災後物資補給工作一部分需要倚賴民間團體。以台灣為例,每當颱風到來,都會設立防災應變指揮中心,有首長坐鎮,統籌各部門進行防災、救災工作,而在高風險的地區,也會預先布署人力,協助安排防災工作,以及必要時的應變與轉移。

面對可能的災害,預先評估與布署絕對是第一要務,這需要政府、所有市民的危機意識,若當政府都後知後覺,又怎能提醒市民危險的到來?

危機管理應該是一套系統性、恆常性的管理過程,任何一個小環節疏失,都有可能演變成巨大的危機。這次風災使我們發現政府在危機處理上的不足之處,也使人民對政府產生信賴與信心危機,這是誰都不願看見到的雙輸局面。但災難同時,我們也發現澳門社會的溫暖人情,凝聚了同舟共濟的救災氣氛。沒有人知道下一次災難甚麼時候會來,但我們必須記取「天鴿」帶來的教訓,從中吸取經驗,但願在下一次災難降臨前,我們已經做好準備,讓傷害降至最低。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