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因應原油價格暴跌,俄羅斯與三個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沙特、委內瑞拉、卡塔爾代表,16日在多哈會面,同意將原油產量穩定維持在今年1月的水平,以延緩油價下跌的趨勢,消息指伊朗與伊拉克兩大產油國也正參與溝通。自2014年以來,原油價格由原本的每桶超過100美元,跌至目前的每桶約30美元,重創各大石油輸出國,其中非洲最大產油國尼日利亞受創嚴重,衝擊尼國糧食進口。
木薯粉(左)可製成麵粉(俗稱黑麵粉),是非洲多國的主要糧食。(法新社圖片)
尼日利亞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國,也是非洲最大經濟體,石油輸出佔政府總收入超過八成,過去十年享受10%的經濟成長,以油價38美元一桶計算,尼日利亞2016年政府預算已經達到2015年的兩倍,為彌補財政缺口,尼日利亞本月份向世界銀行及非洲開發銀行申請35億美元緊急援助貸款,產油大國尼日利亞的非洲夢在腰斬的油價面前轟然倒下。
原油價格的寒冬為非洲地區糧食供應帶來危機。(CFP圖片)
沙特能源部長納依米(前排)會見俄羅斯能原部長,討論石油減產問題。(法新社圖片)
外匯儲備銳減 奈拉大貶
據英國《金融時報》數據,尼日利亞政府用以應對油價大跌的外匯儲備已經不多,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導致外匯收入銳減,尼國央行外儲已從數年前的峰值500億美元減半至282億美元,而尼國的應急資金金額也從220億美元縮水至23億美元。尼國央行的數據顯示,尼國貨幣奈拉兌美元的官方匯率來到197:1,在黑市,甚至跌到300:1,通貨膨脹率也來到9.55%。據法新社報道,尼國已經展開匯兌限制措施,防止貨幣進一步貶值。
440萬人流離顛沛
尼日利亞是人口大國,因耕地問題糧食長期仰賴進口,以稻米和小麥為最大宗,每年需要花費32億美元進口小麥,雖然政府自2012年以來推動農業轉型,企圖增加糧食自產率,但因油價暴跌,食品進口成本提高,糧食消費缺口不斷擴大,在尼日利亞北部地區,有440萬人因地區安全、糧食價格與短缺問題流離顛沛、居無定所。 嚴重的通貨膨脹也使窮困人民獲取維持生命的糧食都非常困難。
受地區安全、糧食價格影響,尼日利亞仍有數百萬人流離失所。(法新社圖片)
非洲木薯創新計劃
該國農業部學者都盈表示,政府正在試圖提升木薯的生產量,希望能夠解決糧食危機,甚至出口到其他非洲國家。木薯是非洲多國的主食,可以製成麵粉和釀造啤酒,如果能夠增加產量,提高生產品質,每公傾土地可生產30萬噸木薯,由比爾.蓋茨基金會發起的「非洲木薯創新計劃」投入1,400萬美元協助非洲多國農民,購買現代化耕作設備與貸款,讓農民購買農藥與肥料,有效提高產量,如果計劃順利,將有15萬農戶受益,農產獲利估計可達4,000萬美元。
目前尼日利亞每公頃土地僅能產出10噸木薯,產量與質量均不佳。(互聯網圖片)
尼國新興 等待浴火重生
儘管危機重重,外界預料尼日利亞仍能撑過油價寒冬。內地《第一財經日報》指出,當前尼日利亞的經濟潛力仍在,街市未見不穩定狀態,主要歸因於政府對多元經濟發展的願景,政府已經宣布將專注農業、採礦業及大規模基礎設施發展,以此創造就業機會,並且透過削減燃料補貼降低開支。數據顯示,尼國去年第三季度GDP實際增長2.84%,且主要來自非石油領域,如服務業、農業和貿易等,顯示轉型的效果正在顯現。外界預料,尼日利亞可能透過發行外債來渡過危機,若尼國經濟恢復穩定,糧食如期增產,也將使整個非洲受益。
非洲地區仍有無數因缺乏糧食營養不良的兒童,受乾旱、戰亂等問題折磨。(法新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