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外長會昨日通過採納《南海行為準則》框架,意謂著去年南海仲裁案引發的波瀾或要告一段落。東盟中五國與中國有領骸議,今次卻對爭議島礁軍事化擴張隻字不提,說明衝突已經被淡化,東南亞各國擴大與中國的經貿合作,成為難以被撼動的地區態勢,美國主張的「南海自由航行」如今已曲高和寡。
不過這種穩定也隱藏一些危機,東盟諸國並非完全同調。越南在東盟外長閉門會議上,反對在聲明中對中國南海擴張寬容對待,希望採取更加強烈的措詞,譴責中國在南海的軍事部署,更要求在聲明中寫入建立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機制,約束中國在南海的行為。雖然《南海行為準則框架》獲得通過,由於越南的不同意見,東盟最終沒辦法產生一個有共識的聯合聲明。越南的突然發難,與上月停止南海天然氣鑽探有關。越南外交部早前證實,由西班牙公司負責的鑽探工作,因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而被迫撤離,鑽探地點是越南宣稱的領海,與中國有主權爭議,而中國已將同一片海域的開採權租給另一家企業。隨後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訪問越南的行程也因「有急事」突然縮短,凸顯兩國在南海議題上的嚴重分歧。
雖然《南海行為準則》框架獲得通過,但具體有哪些細則並不明朗,最終要產生一個具有效力的準則恐需耗費時日。菲律賓自總統迪泰特上任以來,採取親華遠美立場,雙方經貿往來增加超過數十億美元,放棄了南海仲裁結果的有利條件,成為中國在東盟中最有力的盟友。但中菲是否真正能建立互信仍然存疑,菲律賓總統民選,在迪泰特任期結束後,如今甜蜜的關係也可能生變,南海仲裁的結果始終是菲律賓手中的一張牌。
中國目前的南海戰略從兩方面入手,一來繼續擴大南海島礁人工化,一方面加速外交工作,落實《南海行為宣言》,建立自己主導的規則。但從越南的例子可以看出,並不是所有國家都願為這種作法埋單,兩種策略終將導致不可迴避的矛盾,回歸到主權爭議的層面。而值得樂觀看待的是,從今年4月以來,已沒有爭議當事國再提起南海仲裁結果,雖然這種共識無法化約到主權層面,但至少當事各國都認同,應在減少外界干預下透過對話解決,自己的爭議自己談,避免問題再度複雜化。
今次通過的文件,本質上仍然是一份政治文件,是對各國外交成果的肯定、對話信心的重建,為未來必須觸及到的敏感問題,奠定良性互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