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局廚餘回收工作在昨(3)日北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平常會議,被社諮委批評廚餘回收在本澳已是老生常談話題,輿論一直質疑環保局有關工作原地踏步,每逢受到關注時,「無地興建處理設施」、「加強宣傳」成了環保局萬年不變的「標準答案」。
本澳不少酒店購置廚餘機處理廚餘回收。(資料圖片)
北區社諮會昨日邀請環保局及民政總署代表列席會議,介紹本澳廚餘回收及處理情況。社諮會副召集人梁彥邦及委員羅穎森會後複述稱,本澳廚餘回收處於瓶頸期。每日產出400至500噸廚餘,約20%會加工成土壤改良劑,但由於澳門耕地面積小,土壤改良劑僅用於城市綠化,需求已呈飽和卻無出路。加之廚餘處理機耗電量較大、成本高,土壤改良劑無出口內地價值。
酒店購置廚餘設備收集內部廚餘進行處理。(資料圖片)
考慮設中央廚餘處理
環保局稱,現時本澳固體廢物分類是以焚化為主、堆填為輔,提倡資源回收利用每日整體固體垃圾1,439噸,其中廚餘約佔30%。本澳多台廚餘處理機主要設立在街市、學校和民署轄下單位,而現在這些小型機器由於用電量大、產物用途小,主要功能為宣傳環保教育為主。未來廚餘回收必須依靠中央廚餘處理設施,涉及土地面積達2.5公頃,但由於澳門土地資源短缺,且處理廚餘會產生一定的氣味,怕會影響周邊居民,因此,選址主要考慮路環等遠離市區地方。
環保局還稱,未來廚餘環保方面工作首先以宣教為主,回收為輔。主要與學校及酒店做出環保計劃,推動惜食文化,推廣食物捐贈。並從家庭廚餘入手,與社團合作,鼓勵家庭加入宣導計劃,學會廚余分類及回收知識。
北區社諮會昨日邀請環保局代表列席會議,介紹本澳廚餘回收及處理情況。(劉艷萍攝)
建議利用廚餘發電
社諮委對政府的相關工作有不同意見,認為過去在2013 至2014年,政府曾經聘請顧問公司研究廚餘回收報告,但至今未能公開,也未見當局的短中長期處理規劃。希望政府結合實際情況,加快制定廚餘處理規劃。社諮委認同宣教為主,認同未來興建中央廚餘處理設施,可以生物發電變廢為寶,1噸約可產生180度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