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於皇朝區發生一宗電梯鋼纜飛脫奪命意外,為業界的安全危機意識敲響警號,另一方面,本澳電梯的質量參差不一,有業界指出,相關法規嚴重滯後,以致安全質量無人監管,為避免再有意外發生,促請政府盡快為其立法,保障從業員及市民的安全。
澳門工程師學會常務理事,以往是從事電梯業的譚衍和建議由勞工局牽頭,統一推出對業界安全及程序上的指引,並配合法規實行,而非工人各自行事容易忽略安全。
他指出,政府在2013年推出電梯從業員的指引,但普遍業界認為相關指引只是增加文書工作,加上指引不是法例,「你做又得唔做又得」! 對於監管並無實際作用。即使電梯本身有問題,工務局亦無權「封LIFT」,他形容政府的角色相當被動,住戶亦只能硬着頭皮使用。
澳門工程師會名譽會長黃承發指,本澳電梯每年的年檢均需要找註冊工程師與維修人員一同檢驗,費用可能需額外支付而令不少業主卻步,以致物業管理公司也難推行,變相很多大廈的電梯也未有年檢。他建議政府與業界須共同做好,一方面推進立法工作,此外業界亦需要加強人員的安全意識。